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蒋泳华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1期   作者:蒋泳华
[导读]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如果还原有的知识讲授中穿插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成为众多授课教师需要去加强考虑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讲授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对于学生的课程改革而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也是一项挑战,如何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时加入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这是需要不断研究改进的,本次我也以此为课题浅议一下我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经验和想法。
                                                                                  蒋泳华
                                                      (广西苍梧县岭脚镇平琴小学  543104)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如果还原有的知识讲授中穿插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成为众多授课教师需要去加强考虑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讲授模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对于学生的课程改革而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这也是一项挑战,如何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时加入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这是需要不断研究改进的,本次我也以此为课题浅议一下我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经验和想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改革 数学课堂改进
        前言:
        小学生数学主要是启蒙,所以我们在进行知识传授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思维,为以后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授课教师以能够正确让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题吗为学习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让学科教育生活化、实际化,  
        无论是哪一门科目学习积极性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数学学科,大多数学生来讲数学是一门复杂、枯燥的学科,可是事实上学习数学真的有那么困难吗?并不是,这只是人们在以往学习数学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产生学习积极性而产生的一种固有观念。这就像一个循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无法培养学习积极性,没有学习积极性就更加不想学习数学,不想学习数学就更难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长此以往提到数学只会让人们闻风丧胆。那么,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了,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经历基本为零如同一张白纸一般,如果能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就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以后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三项改革措施,以求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培养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生发独立思考的兴趣
        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在一种放松的条件下思考,思维随意发散开拓更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所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而如何让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那么,如何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呢?
        首先,营造课堂氛围首先要有合理的课堂流程安排,将这个课堂节奏把握准确,教师适当设置一定教学与游乐相结合的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生的精神注意力差很难端端正正的保持一节课,所以适当的娱乐轻松氛围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集中。
        其次,授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整个课堂的节奏全部由授课教师控制,想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那么教师本身就要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如果授课教师今天因为一些原因而心情不好并且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例如整节课没有笑容、对于学生的优秀回答没有给予鼓励而是随意对学生发脾气那么谈何轻松愉悦呢?
        二、实现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引发独立思考的行为
        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度思维的学科其理论性、思维性强,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所学内容过于深度枯燥那么不仅无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对于数学强烈的厌倦思想,所以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是要十分严谨的,既要让学生们学有所得更要贴近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课题,这样会让小朋友们感觉到数学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作业、题目而是一个在我们生活之中方方面面都会存在的必备技能。将数学融于生活,让小学生们思考问题,例如,在计算家庭开销时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数学去计算,在家庭购物时如何通过价格和重量去计算性价比最高的商品,甚至是在计算银行利息时他们可以计算出最有利润空间的银行产品。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让小朋友们将数学用运用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数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开展数学实践性活动,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从狭义上讲,实践活动是指一个个的“小课题”,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大的综合性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学生应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所学所得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小朋友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相较于课题问题思考,真正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是更具有思维性的,只要的问题更有助于小学生的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在拥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性活动可以加深小朋友们的独立思考思维,但实践性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适合的学习课题和教学引导,实践性活动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开展数学实践性活动要求授课教师更加严谨的选择实践活动课题。
        首先,在课题选择上,我们需要去选择更加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课题,可以让小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且,课题选择时我们不能去选择已经得出决定性结论的课题,要选择那些具有多方向、多思维结构的课题,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不同方向的思考,对于每一种方向进行不同程度的思考、探索、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结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若想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就要从课题氛围、学习方式、实践活动等多方面下手,从引领到放手,正确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超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A] 学周刊 2018.4 8-10
        [2] 宋开红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 [A] 中国校外教育 2015.5 6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