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与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赵健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赵健
[导读] 摘要:供电所是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在现代电网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供电所承担了更加繁重的配電任务。
        国网大同市新荣区供电公司  山西大同  037002
        摘要:供电所是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在现代电网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供电所承担了更加繁重的配電任务。基于配电网线路及设备构成的复杂性,着力做好供电所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的巡检管理,对及时发现并解决配电网故障隐患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当前供电所配电网线路及设备巡检管理展开相关论述研究。
        关键词:供电所;配电网;巡检管理;应用
        1传统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方式存在的不足
        1.1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的及时性、主动性较差
        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分为定期巡检、特殊巡检(包括外力破坏巡检、防风防汛特巡、夜间巡检、监察性巡检)、保供电巡检。
        (1)定期巡检:根据运维托管协议确定(如:月巡、季巡、次巡等),由巡检人员进行,以掌握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沿线环境变化情况为目的,及时发现缺陷和威胁线路、设备安全运行情况的巡检。
        (2)特殊巡检:在有外力破坏可能、恶劣气候条件(如台风、暴雨、覆冰、高温等)、设备带缺陷运行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由巡检班对设备进行全部或部分巡检。包括夜间巡检:在高峰负荷或阴雾天气时进行,主要检查连接点有无过热现象,绝缘子表面有无闪络放电等的巡检;监察巡检:由管理人员组织进行的巡检工作,了解线路及设备运行状况,检查、指导巡检人员的工作。
        (3)保供电巡检:由用户提出要求需求,巡检人员对用户的线路、设备进行保供电工作。由于需要定期开展,部分检修人员在长期的定期检修工作中,观念形成固定模式,常常侧重于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流程,而针对日常不在定期流程下的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缺乏有效地监控与监督,因此,检修人员对电气设备检修的积极性有限,一旦电气设备出现异常运行或者故障在发生时,由于涉及范围广,并且速度发展非常快的情况,定期检修的模式将失去意义。
        1.2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的工作效率偏低
        当前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所涉及点多面广,对巡检人员、施工资源需求扩大,在进行定期检修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等资源,效率偏低。除此之外,在实施巡检工作时,巡检人员维护专业技术水平不一,往往只按设备检修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分不清电气设备检修的主次与次要,导致出现严重故障的电气设备,而处于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却占用了检修的资源,导致检修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留下安全隐患。
        1.3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受到条件限制条件
        在通常的情况下,电气设备缺乏定期预试和专业运行维护,设备若存在缺陷基本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如设备内灰尘积聚,设备绝缘降低,或防小动物封堵不严等,大部分接受运维托管协议维护的设备使用状态和使用寿命堪忧,容易产生故障,增加了巡检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难度。除此之外,由于部分电气设备需进行高压设备停、送电操作,处于停电的状态时,具体的温度与试验电压和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温度与电压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严重地影响了电气设备试验的准确性。
        2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巡检的技术策略
        2.1局部放电故障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旦电力设备发生小面积的放电现象,就说明电气设备的绝缘部分出现老化,小面积的放电情况会引起电气设备的绝缘被直接击穿的重大问题。根据实践工作提示,电气设备当中绝大多数的故障问题均可以从小面积的放电量中反映出来,包括:一旦变压器发生局部放电的情况时,就会在此时出现电磁辐射、电脉冲和超声波等问题,从而导致变压器局部出现过热的情况,因此引发特征油气。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充分利用声学检测技术,把无数个高频声学传感器安装至变压器外层位置的金属壳上门,利用传感器对一些信号源的敏感特征,对放电信号和放电位置实现了精准测验。而在进行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按照电气设备不同的类型,合理选择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气传感器等技术展开针对性的设备故障监测,来获得准确的故障信息。


        2.2电气绝缘状态监测
        针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部分出现老化或损坏的问题,由于这一个过程需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简单来说,绝缘老化是属于潜在性质的故障隐患,故障不会在短时间出现,但如果发生故障时,对电力系统整体的运行影响非常大,以变压器为例,与其关联的绝缘状态监测途径包括:在设备的外壳上接地电流进行监测、对高压套管接地引下线电流进行检测和低压套管接地引下线电流进行检测等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监测途径能够保障变压器的高、低压套管能够长期处于正常运行的电容电流中,确保绝缘部分的性能质量。
        3提升电力巡修以及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材料准备工作
        在通常的情況下,电力企业在采购电力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质量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缺乏质量合格认证的材料产品,一律不可进入到电力检修项目中作为使用,而对于采购完毕的材料,则要通过二次验收,对其生产日期、参数、性能等进行测验,严格要求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电力工程的使用标准才能投入到正常的使用当中;除此之外,才采购材料的过程中,要确保材料的库存数量不仅要满足日常检修工作的需要,同时也要作有一定的库存量,避免由于材料库存问题,由于要重新购买材料而影响电力检修工作的时效性,同时也大大地浪费了人力与物力。另一方面,电力材料需要严格执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类型的材料特征做好不同的管理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与可靠性。
        3.2人员准备工作
        电力巡修是一项极具危险特性的工作,需要涉及到很多带电工具以及设备,针对这种情况,检测人员除了应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测试数据应准确,记录清晰、规范、简洁,也要求巡检人员应根据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重要程度、沿线情况、历史运行数据、季节特点以及状态评价等制定巡检计划,计划执行情况应有检查有总结,并将配电线路、设备、自动化系统及设施巡检的内容及要求表格化,建立健全巡检检查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巡检人员工作情况。
        3.3重点做好专项巡检工作
        巡检应结合巡检工作做好配电线路、设备及设施的专项检测工作,重点做好:
        (1)线路及设备接头、线夹测温。
        (2)电缆接头测温。
        (3)接地电阻测试。
        (4)线路交叉跨越距离、导线弧垂测量。
        (5)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
        重点加强电力专项巡修工作,是有效维持电力巡修现场的安全秩序的重要指标,这种指标能够及时控制电力检修现场关于安全性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凸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及时作出处理,提高电力巡修工作的效率。
        3.4加强安全监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如何实现检修工作与安全管理的质量提升,电力企业需要不断针对内部员工在现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安全监督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做好事故的统计与结案工作,减少由于安全管理存在的漏洞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促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的关键途径,安全生产责任必须具备制约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安全监督体系在落实到真正的安全生产时,要注意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使用,并在这一个过程进行监督,根据实际的工作状况制定安全评价,杜绝漏洞现象的存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电力设备频频发生故障时的检修工作,需要不断加强检修力度以及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故障问题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加强检修队伍整体的专业能力,同时对检修过程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为电力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刚.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与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7(35).
        [2]张红洁,吴伟,董其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J].江苏电机工程,20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