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5252919840822XXXX
摘要: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增加,与之伴随的建筑工程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更多采取的是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存在不少弊端,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需通过实施建筑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优化管理系统、提高项目效益。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工程的规模和结构也随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这就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建筑工程的建设和施工需要,就需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施工管理工作中,借助精细化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人员以及进度等内容的管理,进而不断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此新时期下,建筑企业就需要充分的借助和应用精细化施工管理,以便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一种。随着社会分工及服务质量划分更加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则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引入精细化管理概念,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管理的成本,减少资源占用,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从本质上来看,精细化管理是对发展目标的一种分解、细化和落实,目的在于将企业规划细化到各个环节,也就是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由于建筑工程是一项包含内容广泛,参与群体众多的工程项目,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建筑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建筑生产实际,细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才可以进一步地满足建筑工程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提升建筑企业的效益。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同管理人员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管理的成效。以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为例,安全是建筑工程施工首要关注的内容,只有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排除建筑工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升生产的效益。细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包含的内容。
2建筑施工工程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作用
在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中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于建筑工程企业和建筑施工团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建筑施工管理精细化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具体细节进行一定的研究,针对一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细节和关键点进行改良,从而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式有更科学的合理性和时效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施工团队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建筑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建筑工程企业要想在竞争愈加剧烈的残酷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就必然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身有一定的改革。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项对建筑工程企业有着关键作用的工作,包含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诸多方面。由于建筑工程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有着许多的具体实施点,并且由于传统的房屋建筑设施在现今社会已经不只是起到对居住人群的遮掩作用,社会人群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更加细致和具体,这些问题也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3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科学理念,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化潮流。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层人员能够对建筑施工工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充分的发现和完善,这样才能够将建筑施工工程企业的合理程度进行有效的提高[5]。实行建筑施工工程企业的第一落实目标要拟定在施工人员身上,由于现在施工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素质差异比较大,精细化管理工作就需要对管理机制进行一定的完善和重建,在施工的前期阶段,要对施工人员的准入上岗制度进行严格把控,要对企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相关荣誉证书进行考核和调查,在保证施工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过硬素质后,还要对施工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自我责任感有一个调查,确保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的道德品质符合工作要求。在对全部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整合时,要在明确了施工方案后,结合具体的技术应用,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在培训之后进行一定的考核,只有能够通过考核的施工人员才能够进入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可以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加入赏罚制度,在保证制度公平的前提下,针对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进行考核,从工作人员的具体施工结果来进行判断,实施赏罚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针对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评价较低的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处罚,借此来提高管理的工作力度。
3.2设立阶段性的目标,注重企业建筑项目的层次化
要对企业项目设立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的稳定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企业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房地产项目的前期,制定短期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对项目的监测工作,对项目的招标、设计、施工以及销售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要加强项目的管理力度,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就是企业要注重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性,使各个部门间能够相互的沟通协作,同时还要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对企业的激励制度进行完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对超额完成工作的员工进行奖励,拓宽企业的晋升机制,针对员工创造的价值来制定详细的激励制度,使项目的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3.3构配件的全过程管理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实施环节需要使用的构配件数量比较多,各个构配件对于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充分的了解构配件在生产和使用中所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促进其应用效果的提升。从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理念的角度出发,构配件的管理应该从设计角度出发,使得其协调有序进行,对于各个构配件进行编号管理,给后续的顺利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持。构配件生产阶段,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各个结构部分的尺寸精确度合格,性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给后续的建筑工程正常施工和使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构配件的运输环节也是重点的管理和控制阶段,防止在运输环节构配件存在损坏的问题。在运输现场之后开展构配件组装施工,必须要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保证构配件的匹配度与准确度合格,禁止安装之后存在过度的偏差,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应用精细化工程管理理念,是目前比较科学可靠的。虽然精细化管理模式还存在部分问题,相关部门及时发现,并寻找可靠的方案加以解决,可以很好的利用好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意识,提升工程建设中的监管水平,设定好完善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太华,汪洋,王素芳.基于13IM技术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S1):429-433.
[2]石建军.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533(24):158-159.
[3]朱君毅.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