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秦景涛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秦景涛
[导读] 摘要:伴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大。
        身份证号码:13012319800627XXXX
        摘要:伴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大。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公关利益和安全,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进行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并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工程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活动的核心,贯穿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工程质量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合格,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也是项目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关键条件。本文科学合理的提出解决措施,可以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1.1 “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这一基本原则。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时刻为建筑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考虑。
        1.2 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
        无论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或施工人员,还是监理单位的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从工程的客观实际出发,恪尽职守,尊重科学,遵纪守法,严格自律,秉着科学公正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认真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1.3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预防、预控为主的施工理念。将考虑的重心从事后检查调整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以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材料质量、对施工工序、场地环境的监督与检查。
        二、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2.1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职能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依据和前提。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要想充分发挥政府的工程监督职能,除了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外,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还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提高监督整体水平。要全方位监督,不仅要加大对监理、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更要加大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以及对建设单位报建及招投标的管理。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行政执法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建立起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
        2.2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筑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实现质量保证所需要的组织和资源。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和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相接轨。(1)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2)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


        2.3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施工和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但倒塌事故及工程问题时有发生。目前,由于设计市场、施工市场、建材市场的庞大且经营行为不规范,导致了市场混乱,因此,只求利润,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日趋明显。因此,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意识。同时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4坚持预防为主的施工方针
        工程质量是由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来决定的,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进行逐个环节、逐道工序的控制,消灭质量事故于萌芽之中。在建筑设计环节要具体细致,要求明确,对用材用料做出严格的规格和标准规定;在拿到施工图纸以后要详细审阅,吃透图纸,纠正图纸中的错、漏、碰、撞。然后根据图纸要求和施工单位的施工作风、技术力量、工人素质,制定检查质量的详细计划和检查重点。同时,要使自己的施工人员熟悉检验标准和验收规范。此外,为了提高现场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除了正常组织业务学习外,还应为现场代表购置检验标准、验收规范、施工手册以及有关检测工具,为管理者现场检查质量提供条件。
        2.5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
        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我们日常多用的建筑材料通常属于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构配件等,加强这些材料的的质量控制是实现工程项目投资与进度控制目标的重要施工保障。因此,施工企业应与时俱进,丢弃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采用节能低损并且安全度高的新型建筑材料。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尽可能收集详细的建材信息,正确地选择供货厂家,在各项技术指标同等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货比三家,尽可能避免购买造假的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和给工程项目埋下质量隐患。(2)为了减少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施工前应提前设计出合理的材料使用和周转方案,尽量减少材料的损失率。(3)对进场材料严格实行质量“双控”,必须严格执行材料送检见证制度,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于工程中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提高工人对建筑材料使用认证的重视程度,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当而造成浪费。
        2.6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管理工作制度
        工程技术标准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继续分层次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进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要把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作为强化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使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在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一流工程质量”为目标,以深化监督模式改革为主线,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技术水平,要科学把握和遵循工程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工作规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薄弱环节,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工程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未来使用的好坏,对业主而言则决定着业主们的人身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一定要注重对监管机制的建设,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来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要从各方面因素中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案,为施工质量提升打下基础,这样才能够使得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靖.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