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王步磊
[导读] 摘要:目前,房建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张,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化。
        新疆蓝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房建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张,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化。房建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人员要明确混凝土裂缝成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处理措施,保障房建工程质量安全,延长房建工程使用寿命。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对策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房建工程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张,对工程质量的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混凝土结构裂缝成为影响房建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要素。本文简要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分类与成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处理措施,以期推动工程顺利竣工。
        1混凝土裂缝分类
        房建工程的混凝土构件经常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且危险程度也各不相同。要想全面控制房建工程混凝土结构,必须加大混凝土裂缝研究力度,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分类。
        按照裂缝发生的部位差异,可将混凝土裂缝划分为内部裂缝、外部裂缝和贯通性裂缝三类;按照裂缝的处理效果分类,可划分为可治愈性混凝土裂缝和不可治愈性混凝土裂缝两类;按照裂缝的形状差异,可将混凝土裂缝划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和龟裂状裂缝四类。当然,也可以按照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时间进行分类,具体包括前期混凝土裂缝、凝固期混凝土裂缝和养护期混凝土裂缝。
        绝大多数混凝土裂缝都是因施工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的。其中,微观裂缝是肉眼无法识别的,而且,这种裂缝不是连贯性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裂缝,若荷载压力处于限定标准内,可视为无害型裂缝。如果裂缝宽度在0.2—0.3毫米之间,也可视为无害型裂缝。但是,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裂缝的变化情况。若裂缝长度与宽度超过限定标准,必须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
        2混凝土裂缝成因
        2.1工程设计不合理
        由于部分房建工程的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规则裂缝。另外,若整体房建工程设计存在问题,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如工程结构不合理、断面突变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同样会引发混凝土裂缝。同时,在房建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构件的控制不到位,也会导产生混凝土裂缝。
        2.2混凝土材料配比不合理
        客观的说,房建工程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较高。在房建工程施工中,若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必定会引发各种各样的裂缝问题。再者,若劣质混凝土中含有过量的毒害性物质,会腐蚀钢筋,损害钢筋结构性能,出现钢混结构裂缝。为此,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配制比例。混凝土材料的水灰比不同,其强度、抗拉应力、抗荷载力条件也各不相同。
        2.3施工技术水平不足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现浇混凝土梁板时,模板支撑不到位或拆模时间过早,会导致梁板开裂。混凝土振捣不充分、不密实,尤其是建筑结构内部管道未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也会引发混凝土裂缝。此外,模板排布不紧密,支撑系统形变量大,也会出现初期混凝土裂缝。
        3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处理措施
        3.1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预防裂缝
        在正式施工前,全面考察整体工程项目,优化工程项目设计,是促进工程施工作业正常运转的必要前提。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特点及裂缝成因进行设计,避免局部应力集中,使结构断面出现不规则形变,增加裂缝隐患。混凝土固化时,若混凝土收缩量超过抗拉应限度,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此,相关人员要结合施工需求,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膨胀剂和减水剂,抑制收缩效应,防止因收缩量超限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裂缝与拉伸强度和预应力存在紧密联系。增大混凝土拉伸强度,也是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关键举措。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边缘部位设置一定比例的暗梁,增大薄弱部位的抗拉强度,降低发生裂缝的几率。

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质量。为此,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施工场区的气候变化情况,避免环境因素引发的裂缝问题。
        3.2优选材料,严控配比
        3.2.1选择适宜的施工材料
        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杜绝采购劣质水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水泥的种类进行独立存放,避免不同类水泥材料相互影响。在确保水泥活性的前提下,优选颗粒细度较低的水泥材料,降低水泥的水化热反应系数,防止因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差异而出现裂缝问题。再者,相关人员还要严格控制水泥的含沙量,避免因纯度不足产生裂缝。
        3.2.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原料配制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要素。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混凝土原料配制工作。施工人员先要准确计算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之后对计算结果实行现场实验,确定最佳配合比参数。在确保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达到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专业运输车辆运送至施工现场。
        3.3加强混凝土材料运输管理
        混凝土材料运输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效果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加强混凝土运输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混凝土材料入罐前,相关人员要全面检查罐体,排除罐体内冗余的杂质和积水。另外,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路线,严格控制运输时间,以免因路线过长,或路途过于颠簸,引发混凝土分层离析,破坏混凝土性能。在材料卸载前,对混凝土实行充分且均匀的搅拌,将搅拌时间控制在半分钟以上。在搅拌过程中,如果发现混凝土坍落度过高,需要添加适量的减水剂,并对混凝土性能展开复验。
        3.4全方位控制混凝土施工流程
        混凝土浇筑必须注重防水工作。按照由低至高的次序实行浇筑,确保单层浇筑厚度符合标准要求。将混凝土浇筑中的倾落高度控制在2米左右。针对竖向结构来说,混凝土浇筑中的倾落高度应控制在3米之内。需要格外强调的是,严格控制浇筑倾落高度也是避免混凝土出现分层离析现象的关键举措。混凝土入模后,需及时开展振捣工作。每个浇筑带设置3—4个振捣器,在每个振捣器的1.5—2米范围内设置混凝土卸料点。在振捣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密切观察振捣位置,确保各振捣点的连续性,避免出现重复振捣或漏振等问题。与此同时,检查各振捣点是否出现翻浆或气泡现象,加强振捣的充分性。总之,振捣位置、振捣工序、振捣速度与振捣时间等都必须符合标准要求。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得中途停顿。
        4加强混凝土养护
        按照混凝土养护方式差异,可将其划分为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两类。针对混凝土试块,多采用标准养护法。而施工现场多采用自然养护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十二小时内,积极开展养护工作。通常来说,混凝土结构的保湿养护多采取洒水、铺盖湿草帘、喷涂养护剂等方式。若施工现场温度低于5℃,不得采用洒水养护,以免养护水源冻裂,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针对洒水养护时间,一般情况下,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养护时间至少一个星期;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至少半个月。如果采用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要加强覆盖面的严密性,避免混凝土结构与塑料薄膜空隙出现结冰现象。为减轻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还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上覆盖保温物品。但是,这种保温处理方式仅限于小规模的混凝土结构。
        5结束语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程质量的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混凝土裂缝是一类极为普遍的房建工程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不仅会影响房建工程美观性,还会降低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抗拉能力和抗荷载能力,进而缩短工程使用寿命。为此,相关人员应明确混凝土裂缝类型、特点与成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处理措施,以保障房建工程质量安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郭鑫.房建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的几点建议[J].中国住宅设施.2018(05)
        [2]韩振.探究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智能城市.2018(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