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活动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期   作者:韦海远
[导读] 一、依托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实施活动后,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教师应给与适当的提示,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不懂之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处理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运用活动积累解决问题技巧,运用活动来完善自我。

        广西柳州鹿寨初级实验中学      广西 柳州     5456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091-01
        一、依托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实施活动后,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教师应给与适当的提示,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不懂之处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更好处理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运用活动积累解决问题技巧,运用活动来完善自我。
        二、依托活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
        无论是个人探究还是合作,需要依据实际学习情况而确定。一般而言,自主学习中学生能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能处理的问题就不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然而对于那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常常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合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小组合作只是诸多合作形式中的一种,磁瓦, ,师生探讨、全体学生探讨等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探究呢?
        1.合理分组
        分组是合作探究的一种基本形式,只有合理分组才能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需要遵循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大小、性格差异、性别、兴趣爱好等等,有一些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成绩简单的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大层次,以至于各个小组内部差异显著,各个小组不是一个平等和互助的关系,而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那些优等生主宰者知识和问题的进程,这样的合作只是一个片面的合作,那些后进生没有获得实质性发展的时机,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操作性很强的学习,许多学生兴趣不高,长此以往,后进生越来越多,因此,各个小组学习能力差异不应过大
        2 .任务分解
        各个小组应将任务分解给每位学生,以期实现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合计进步,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任务要简单和有趣,以期激发起探索欲,力求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三、教师评价学生成果
        学生通过深入探讨,发表自身观点,即使这些观点是片面的,教师也不应全盘否定,挖掘其中的可取之处,激发学生积极性,迸发学生灵感,教师的评价要注意过程,比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情感体验等等,评价也要不拘一格,不仅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尊重,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习注入动力。
        四、课堂反馈
        一节课是否高效,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是否又快又好实现,而课堂反馈是检验学习目标完成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力求教学目标的由浅及深,以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际需求,促使那些后进生体验到学习乐趣,促使那些优等生能获得更高发展,在活动汇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交流高效率开展,体验学习乐趣,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迎难而上的精神。活动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以期又快又好完成教学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