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职业中学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 要】 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现有企业和学校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学校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不对接、企业缺乏办学原动力、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有效性方面分析,提出构建校企共同体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校企深度合作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1-090-02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瓶颈分析。
(一)学校人才输出和企业需求无法有效对接。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比较偏离企业和用人单位,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求。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个独立的组织和单位,有着不同的目标,在合作中各自目的不同。现在一些职业院校只是机械的完成人才培养,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而现在用人单位需要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企业需要通过培训,耗费人力和物力,才能达到企业岗位需求,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其根本原因就是职业院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跟企业缺乏联系,学校不了解市场动态,导致培养目标跟社会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无法跟社会接轨。
(二)、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原动力。
企业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需要,但是提到人才培养,企业的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但是对于人才培养,企业的动力不足。一提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置之不理。大部分校企合作都是院校主动找企业进行合作,导致这些合作只是形式。首先,是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够完善。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人才会耗费很多财力和物力,企业考虑到经济损失,是不愿意长期合作的。其次,企业人才培养的观念比较陈旧。大部分公司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需要专门花时间对人才进行培养,只是在毕业季的时候进行招聘,选择优秀的人员即可。其实,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才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投资职业教育,也没有意识到投资职业教育给企业带来的高回报。企业生产的设备和设施只发挥了生产作用,没有起到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没有真正享受校企合作产生的利益。
二、如何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一)、校企共同体的优势。
1.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校企合作僵化,在合作理念和运行机制上找到共同点,实现了由政府统筹、企业参与、学校推荐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体的创新合作机制也为校企双方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以利益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是一种深层次、更紧密的合作,还可以克服企业跟学校的合作困难。
2.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实力雄厚,在行业中具有引领的作用,无论是在设备,还是核心技术方面,都拥有丰富的资源。职业院校具有高质量的师资、高水平的专业学生,还有学校专家研发的核心技术,都需要企业的资源。企业拥有就业信息和先进的技术资源,职业院校经常会去企业访问、沟通,可以随时掌握行业信息,专业设置更具有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跟企业岗位接轨。校企深度合作,不仅可以能够进行资源整合,还能同时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力量办学。
3.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非常重视,提出要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训。校企共同体不仅可以给职业院校提供新的途径,开发企业资源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构建校企共同体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1).服务于地方。
职业教育的任务不单单是人才的培养,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向社会,为社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职业院校应明白自己的职责,意识到"面向社会、着眼未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宗旨。培养服务意识,要把自身的命运跟企业命运联系起来,密切跟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合作。
(2).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
构建校企共同体,校企文化深度融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让教师和学生每天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工作和学习,可以促进他们学习企业文化。另一方面,企业员工也可以到职业院校来学习,扩大自己知识面。职业院校和企业文化对彼此文化的感受和深化,双方价值观达成高度一致,也就是校企文化的共同体。
(二)、企业层面。
(1).发挥企业办学优势。
为了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形势的发展,企业实力雄厚,在行业中具有引领性、方向性和代表性,对人才的需求大、培养规格高,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也是保障将来员工质量。企业可以根据实践需求、自身情况设置专业课程,并参与设计实践教学模式,让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好的融入到其中,在学校和企业员工之间转换自如。
(2).健全企业培训制度。
企业培养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重要的,企业要认真贯彻规定,将学生实习和教师培训结合到业务发展中,并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鼓励公司员工参与培训,加快培养高技师人才。培训期间,企业要科学管理,并仔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职业院校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就可以获得更优秀的人才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校企融为一体,深度协同。
(三)、政府层面。
(1).政府应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政府可以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平台,让两方资源共享,通过合作,形成双赢的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协调、指导和支持各自领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立法规范,保护各方利益不受到侵害。
(2).制定并完善相关条例法规。
国家校企共同体,深度校企合作不只是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职责,对整个社会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校企共同体,国家必须在政策上支持,例如:财政、税收,只有这样校企共同体的构建才能得到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保护企业相关利益的政策,让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时候,得到有效保护,这样才能让企业放心的参与办学。
总之,校企深度合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参与和学校的积极配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需要政府、校企、教师、学生各方一起努力,最终实现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博涵,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教论坛》,2010,3。
[2]刘明宇,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如何调动[J].《中国教育报》,2011,10.
[3]刘丽蕊. 校企合作模式实证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