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良好班风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陈善乐
[导读]

陈善乐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花坪镇中心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21-01

        良好的班风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使班级里具有亲切、和睦和互助的关系,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氛围,遵守班集体行为规范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状态。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视良好班风的培养。
        一、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
        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应发扬民主,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班级规范的制定。刚开学时,学生总表现出纪律性差,上课很难认真听讲。这时,班主任可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分析原因后与他们一同制定《课堂公约》。有些同学,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常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班主任在讲清利害关系之后,也可以和大家达成共识,制定《卫生公约》,提出必要的约束条款。在师生共同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有了“主人翁感”。同时,这样制定的规范学生易于接受,自觉贯彻执行的意识更强。
        二、搞好家校联系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6岁以前的家庭生活影响人的一生。"马克思也说过:"家长的行业就是教育子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最初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家庭,因此家长的素质、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历来是推崇家庭教育的功能,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一再告诫人们,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早期的教育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搞好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先锋",除了要搞好家访之外,还可以鼓励家长进行校访,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好家长会。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有多种,学校可以统一召开,也可以班主任组织召开;可以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家长会,也可以召开问题学生家长会。通过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提高家长的素质,营造家庭教育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先锋"教育力量,以此达到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三、班主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①在学生面前,教师不仅是抽象知识的化身,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是学生直观的人格榜样。先哲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②我们也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小学生模仿性强、自制力差,一旦外在约束减弱或消失,他们便会自由散漫,无所事事。如要学生早操跑步,自己却贪睡不到场,学生也会偷睡懒觉。许多班主任做得非常好:要学生不迟到早退,自己总是早出晚归;要创建“文明礼貌”的班风,自己带头讲文明、讲礼貌。


“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千万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只有照章办事,学生才会有章可循,实践中才会以规范约束自我,趋向主动。同时,在此过程中,由于班主任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也会学到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教师永远是学生的榜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师,便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班风”。所以,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对自己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以身示教,为人师表。
        四、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培养良好的班级风气,应该贯穿在各种活动中。要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活动,对此既要明确、又不能放松。这里的活动是指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体现实现班级目标的内涵,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推动作用的活动。班主任要明确地认识到,有活动才有集体,有健康积极的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开展活动可以给学生影响和锻炼,使学生通过活动受教育、通过活动得到锻炼,又使学生进入积极进取的状态,因为在活动中才能调动学生的上进意识,竞争意识,才能使学生展露个性的特点和才华,才能形成集体活跃的气氛。同时,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社会的本领,增强他们的适应性和实干精神,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这些都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自豪感,从而有益于班级风气的形成。
        五、正确的表扬和批评
        正确的表扬和批评对优良班风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正确的表扬和批评指的是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达到激励的效果。如果表扬的结果只是让少数人心情舒畅、多数人不服或不乐,这样的表扬就算不上正确的表扬。如果因为一次批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这次批评就不是正确的批评。批评要本着严中有爱、理正气和的态度,不可以感情用事、信口开河,要注意场合,讲究程度和分寸,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感觉到老师的批评的确是为他们着想,是诚心希望他们进步。批评也是一种正面教育,能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控制不良的心理行为。正确的批评不但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能和表扬一样,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够真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班风。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管理者,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作为小学生的长辈或者朋友,当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理解与包容,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班主任接手新的小学班级之后,由于小学生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畏惧生人的情况,班主任应该与学生进行用心的交流,例如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情况等,通过良好的沟通为班风建设打下基础,促进良好班风的建设。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关心学生,例如可以在小学生课间活动或者午饭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与了解,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及困难;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补课,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班主任只有充分的给予学生尊重,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在班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共同努力发展的班风。
        总之,班级管理是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探索,潜心钻研,掌握分寸,处理好各种关系,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