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 陈圣莹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陈圣莹
[导读]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而探究式学习又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思考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分析,希望为相关读者提供一些微薄的帮助。

陈圣莹    岑溪市明都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而探究式学习又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思考如何将“探究式学习”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的分析,希望为相关读者提供一些微薄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38-01

        小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在当前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方面能力的提升。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并不多见,所以通过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其自身的特殊性,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作用,对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设计开放式练习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习题不仅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力等作用。因此,在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中,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习题启发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思考和创新。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多种变化的习题类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一题多变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选择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也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这一数学问题时,较为常见的是方程法,但是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假设法、砍腿法、抬腿法、列举法等多种方式进行解决。这种一题多解的具有开放式的习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能力。
        2 通过教学问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开展探究
        数学是多个问题的集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了质疑,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愿意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所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必须要通过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在大胆质疑和猜测的过程中,主动投身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来,然后验证自己的质疑和猜想。
        例如:在学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然后组织通过用纸盒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盒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一结论?教师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学生采用量边长相加的形式,有的同学用纸盒装土来称进行实验。最后有的同学得到了正确的结论,有的同学没有。


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学生都在动手实验中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和质疑,探究了问题存在的可能性,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学习和进步。因此,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必须要与数学问题的质疑和猜想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氛围和环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 在探究式学习应用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生活化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数学的影子,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因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脱离实际,一味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欲望不强烈,使学生很难从根本上接受数学这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观察多探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真正的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起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章节时,第三节的实践活动为“美化我们的小天地”,教师就可以将这节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的图形,将他们画在纸上,图上颜色,贴在班级的板报栏上,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一时间板报栏上出现了彩色的蝴蝶、各式各样的枫叶、多彩的天平等。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数学和生活都有了新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在探究的过程中将身边的数学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也在自主研究和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4 合理规划适合探究式学习开展的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注重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并不多,不能期望其能够一蹴而就,要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完善。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其适用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实行的教材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其教学需求。因此,教育部门和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现阶段探究式学习法应用的要求以及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教材知识的反复修正,规划出适合探究式学习开展的教材内容,也为探究式学习法的应用提供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得学生在探究式的教学环境下,能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地群.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2):115.
[2]黎启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6):00255.
[3]黄金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儿童大世界月刊,2016(7):6.
[4]蔡振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6(4).
[5]贾雪利.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策略[J].金色年华:下,2012(5):93.
[6]许秀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2(1):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