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翁彩秀
[导读] 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就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使教师实现生物教学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本文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展进行探讨,提出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

翁彩秀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  535300
【摘要】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就是关键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觉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生物学科学习,使教师实现生物教学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本文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展进行探讨,提出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29-01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教学不是要学生学“死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后能够发散思维,对生物学科知识、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解答。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开展课堂教学,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初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不足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教学问题。即使是素质教育全面普及,深入人心,依然还有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颇深。在生物教学中,一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施展和培养的机会与平台,一些创新竞赛、创新展活动数量不多,教师组织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生物学科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更重视的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然而,教师只顾将知识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得到的是生物问题的“答案”,却不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知道细胞的结构层次,却不知道细胞在显微镜下“长什么样子”,更别提用相关知识解答人体发育的问题。长久之下,学生在学习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没有对知识迁移运用、融会贯通。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生物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生物的观察,教师在进行生物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结合生物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物体的特点。例如,在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一节的教学中,对生物细胞的学习是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一个学生肉眼不能识别的微观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按照教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细胞有关的知识就变得抽象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因而,教师组织生物实验,让学生自己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对于生物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生物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物是一门以生物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能够成为生物学科学习的对象。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于课本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观察生活,运用学习的生物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例如,一些学生有养花草的爱好,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节后,给学生养花提供科学指导。在学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一节后,学生能够对吃什么有了科学的认识。学生在观察生活时,也能够解答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学生见到家长做凉皮时,使劲“洗面”,这是因为“洗”出面粉中的淀粉。通过将生物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变活”,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一步。
        3、为学生创造创新提供施展的机会与平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长久处于一个创新、思维活跃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灵敏“触觉”,学生在形成这种能力后要不断“锐化”才能长久保持。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教师能够提供的环境和平台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之余可以组织创新竞赛、创新展品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种植一盆植物,记录种植过程。几周后,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种创造、创新氛围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潜能得到挖掘。
        4、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与学生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要营造良好、向上的教学氛围,通过问题教学、互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尊重学生思想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玩转”课堂,认真对生物问题提出思考与意见。只有学生意识到在学习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可以发挥的作用后,学生才会有自我表达的欲望、自我创新创造的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学生创造创新提供施展的机会与平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四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书献.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2,17: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