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朱敏
[导读]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获得越来越深刻的体验,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索,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体验式教学概念的内涵入手,分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朱敏    四川省泸县云龙镇学校  四川  泸州  646100
【摘要】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生动的实践和操作过程中获得越来越深刻的体验,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索,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体验式教学概念的内涵入手,分析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23-01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效地完成“教”和“学”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自我感知感受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完成后,学生可以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规则,从而成为下一次的学习体验。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的一种“平台”。它可以是一种实际操作的活动,还可以是促进认知冲突的机会,也可以是虚拟情境等等。它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一、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体验,让知识实现建构
        通常来讲,思维其实是从动作开始的,倘若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切断,那么就意味着思维不会再继续发展,由此可见,实践操作极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知识的真实情境,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思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情境,引导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去“做”数学。
        例如,笔者在教学“对称图形”相关的知识时,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对称图像,并从大自然以及人类世界所存在的自然对称现象以及所创造的对称建筑物中感受到“对称美”。为此,笔者为学生精心设计了一个有利于他们实践操作的活动,具体如下:教师出示与对称图形有关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的语言虽然比较零碎、稚嫩,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感觉是很清晰的,也是正确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深入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笔者从实物过渡到平面图形,同时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笔者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飞机图、蝴蝶图以及天坛图等等进行折一折,并可以进行小组交流或者与同桌进行交流。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让学生直观体验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通过亲手对折便会逐渐明白:对称图形原来是这样的呀,要是两边不对称的话,那么飞机和蝴蝶就可能无法保持平衡呢。学生获得这样的感悟,其实是源于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当然也得益于实践操作活动,正是这样的体验,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二、使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获得体验,让经验生根发芽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所积累的各种数学活动经验,如果没有应用以及体验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经验就是所谓的静态经验,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生长,意味着将可能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的经验生根发芽,那么就要让学生能够在认知冲突之中获得一定的体验,这样形成的经验将富有生命力,可实现灵活应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相关的知识时,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通过手势去表示每个人分到的苹果以及饮料的数量,当学生比画2时,则表示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了2个人,且每个人分到2个苹果;让学生比画1时,则表示的是将2两瓶饮料平均分给2人,且每一个人1瓶。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而表达的结果,用整数进行表示。
        基于学生对整数知识的认识,笔者又提出问题,即将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那么每人应该分到多少蛋糕呢?这个问题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学生也明白已经无法用整数去来表达结果,而这样的认知冲突不仅也为教师提供了创设体验活动的契机,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如何表示这个半个数的欲望。基于认知冲突以及学生探索的欲望,笔者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示这“半个蛋糕”。有的学生采用了一个半圆来进行表示;有的学生画了一个类似蛋糕的图形,并从中画了一条线将其分开;还有的学生直接画了一条线,并在中间用一个短线将其分开……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表示“半个蛋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可以通来表示,并引入本课主题,让学生认识分数的由来、性质等等。
        三、善用虚拟情境深化体验
        所谓虚拟的体验情境主要是针对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的活动而创设的体验情境。通常来讲,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虚拟情境。例如,在解学问题教学中,提出问题帮王叔叔设计一个周长为22米,且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花圃。对于这个问题来讲,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动手实践,所以只能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并借助现有的生活经验等方式进行解决。基于周长确定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对花圃进行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生活化的知识抽象成为数学知识,另外一方面则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训练。虽然虚拟情境相较于动手实践活动效果会差一些,但是因为考虑到数学知识的抽象特点,部分问题是无法让学生亲身试验,因此可以在这个限定之内,最大限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情境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强化学生体验
        目前评价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这就忽略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以及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便会影响到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在体验过程中做到适当放手,或者是在预先设置好的时间范围内真正放手,要相信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验过程中成为主人,而不是被教师所主宰的“傀儡”。当教师将评价的权利放开以及给予学生足够思考时间时,那么就一定可以看到学生不同的侧面,这样的体验才够深刻,学习效率与质量才会得到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正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缺乏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虽然也能习得知识以及掌握技能,但实践效果是否是最佳,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思考。好的教育教学在于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验式教学能够真正在教学中全面实践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景芝玉.在体验式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5):90.
[2]曹爱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9(09):12-13.
[3]卢伟玲.体验式学习:数学深度学习的一种方式[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