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龙娟
[导读]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强压的学习压力,学会高效率、快乐的学习对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创新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简单介绍,介绍其作用优势,探索其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龙娟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湖南  耒阳  421800
【摘要】高中地理的学习是高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强压的学习压力,学会高效率、快乐的学习对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创新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简单介绍,介绍其作用优势,探索其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的应用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62-01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繁多、结构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泛,高中学生若是单凭死记硬背便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便要合理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地理知识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发散思维具体化的通过图形、颜色、数字、线条等来将地理知识点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一类教学方式,它对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种情势下,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并且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提出,高中地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繁琐,对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晦涩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优化的层级体系,将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梳理清楚,了解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缓解学习压力。同时,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思维导图没有固定模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思维导图,这方便学生自己记忆知识点,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预习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是极为重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初步把握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能够更为清楚认识到新课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有效提高,能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提高。不过当前我国高中生地理课前预习效果情况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高中生不够重视课前预习,同时高中生选用的课前预习方法不够合理。而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便能够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有效提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先将需要预习的知识内容确定好,将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进度作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的预习重点和预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应将关键词、知识点找出来,将其放在思维导图的最中间位置,接着对次级关键词找出来,且在思维导图中做分支标记。通过选用不同颜色,以标记不同的知识点,以表明对各种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蓝色表示为不懂、绿色表示为理解、红色表示有疑问等。


例如在学习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这一知识,在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相关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将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出来,然后将每一气候类型的特点标注在该类型所述框架下方,然后让学生去进行预习,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有目的性的去预习,从而如提高预习效果。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科学的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导图制作技巧。
        2.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预先的进行预习,并根据自己预习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分析,不断的完善绘制的思维导图。而且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使得学生有针对性的去接受知识,提高自身的专注度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合理的按照思维导图去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能够将学生的手、眼、耳、脑等部位充分的调动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的,而且这样的笔记能够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的日后复习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进行学习是所有学科教学均适用的一类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种方法来应用思维导图。根据以往学生在“地貌”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很容易混淆不同地貌的特点、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地貌”的教学课堂上便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对不同地貌的知识点进行意义建构,之后便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与“地貌”相关的意义建构。这样直观的知识点建构图式便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学习、理解、记忆地貌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混淆程度,最终完全的掌握“地貌”的知识点。
        4.运用思维导图对旧知识的巩固。
        高中地理的知识量很大,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很容易忘却旧知识,而对旧知识的巩固也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可以传统的巩固方法效率很低,不过如果利用思维导图的话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把几个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绘制枝干,添加各个小的知识点。在头脑里面有个清晰的印记,那么想忘记反而是件困难的事情了。举个例子,例如在亚洲地域地理知识等内容时,教师可将亚洲作为教学的起点,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作为重要分支,之后将宗教、文化、地貌、气候等作为更小“枝杈”,构建一个递进式知识网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维导图,获得全面、系统性、网络状的了解。
        总之,高中地理知识紧密复杂,对于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发散性立体思维模式,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具体,更加系统化,方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创造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人知识数据库的构建和完善,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横向,纵向联系知识,灵活统筹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扬扬.《华夏教师》.2019年.
[2]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勾双宝.《考试周刊》.201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