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   作者:奚丽英
[导读] 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将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优质的数学导学案不仅能促进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还可以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开心。

奚丽英     玉龙县白沙中学  云南  丽江  674100
【摘要】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将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优质的数学导学案不仅能促进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还可以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开心。
【关键词】数学导学案;原则遵循;问题解决;内容呈现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60-01

        建议优化
        新课程强调“要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而“导学案”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主导作用,围绕“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师生角色,落实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传统单一的讲授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相长。而农村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将达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认为编写初中数学导学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写数学导学案的原则遵循
        1、课时细化原则。数学导学案要求按现实课堂的上课计划分课时编写,有些章节的内容用一个课时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每一节课都要确定目标和课时计划,将章节内容分课时编制,将章节知识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如:《8.2.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教材中只是一节的内容安排,而编写导学案就要安排成3个课时完成。
        2、循序渐进原则。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学导学案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易到难,由已学过的到需要探究的,体现学习的递进性。如:在编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法)》的导学案时,先是同一字母的系数相同或相反的,后是同一字母的系数成倍数关系的,最后是系数较复杂的。
        3、分层设计原则。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性,数学导学案宜进行分层次设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待优生吃得了,学优生吃得饱。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编写数学导学案的问题解决
        1、要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一要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以便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二要吃透新课标理念和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层次递进关系和拓展提升点,为导学案设计和重难点突破找到支点;三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向。设置可检测的学习目标(如:当堂测评),以便于紧扣目标来设置学习问题、学习过程和反馈训练。
        2、要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达到导学的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设计成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问题的设计既要针对教材又要针对学生,既要有层次又要有启发意义,起到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问题的表现形式可采用要填空、习题等形式。



        3、要解决学生学得如何的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精选教材和教辅中的习题,按对应的知识点和难度梯度编写反馈检测题。反馈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选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以用设计好的典型题或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编写应用性的题目进行拓展训练。
        三、编写数学导学案的内容呈现
        1、明确的学习目标。初中数学教学在设计导学案时,要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具体内容。学习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而定,同时内容要具体,目标数量不要太多,具有可操作性。如:掌握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共同合作、探讨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一同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设计有效的自我测试和课堂检测。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达到了导学案的要求,可以通过做一些习题来完成。老师在编写自我检测题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与习题目标是否对应,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编写的检测题也要有梯度,使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
        四、编写数学导学案的建议优化
        数学导学案就是数学老师的“导游图”,它可以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及运用的整个过程。优质的数学导学案不仅能促进数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还可以是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开心。我认为优化数学导学案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问题设计讲求探究性。问题是数学课堂展开的主线,“以问拓思”,问题主线鲜明体现在其由浅入深的探究性,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与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引导学生阅读“‘方程’史话”时应提出要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中国历史上“天元术”指的是什么?让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让阅读更有效。
        2、数学知识内容体现结构化。一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也许只是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但它不是孤立无序的,除了定理或公式的提出需要具有层次性外,每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必须及时得到梳理,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促进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的内容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算式(等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将知识点串联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
        3、习题选择应有典型性。数学课堂,习题是数学知识的最佳依托。不管是课前预习导学题,还是课中探究的例题、思考题,课后达标检测题和能力提高题,所选题目必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好导向作用和实战价值的典型习题,比如:教材例题及其变式、中考真题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此外,习题的数量不宜过多,难易程度应有层次和梯度,练习时间的控制必需面向课堂,面向大多数学生。
        总之,编写初中数学导学案应立足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运用先进的学科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导学案真正为改进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