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律诗平仄及押韵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张丽
[导读] 本文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中15首律诗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把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诗歌教学相结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能力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提升。本文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自主创作诗歌的兴趣和意识,继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张丽    个旧市第一高级中学  云南  红河  661000
【摘要】本文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中15首律诗作为分析和研究对象,把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诗歌教学相结合,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能力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的提升。本文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自主创作诗歌的兴趣和意识,继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律诗;语音教学;高中语文;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65-02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习“诗”,没办法交流。《尚书》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说明诗歌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在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选修)中,诗歌入选篇目81篇,五本必修教材共设20个单元,诗歌有四个单元,26首,占总数的20%。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过程。诗歌学习正是为了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侧重于翻译、意象、意境、手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很少触及语音。对于教师而言,诗歌的韵律较难讲解,可操作性弱;对于学生而言,诗歌韵律理论性太强,难掌握,高考又很少涉及。其实,诗歌通过声韵调的和谐搭配,产生音乐美,从而传达作者的情感,提高诗歌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诗歌的语音教学不可避而不谈,甚至可以说读懂一首诗歌就该从读懂语音开始。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按照王力先生的说法:“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所以本文主要探究的是近体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严格地说,本文探究的是五言和七言律诗。律诗在平仄、押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则。
        律诗的语音教学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对仗、节拍,学生掌握了这四个内容,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作意识。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此处的平上去入指的是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平声有阴平和阳平之分,入声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掌握起来较复杂,不过现在有很多入声字书可以查。在云南方言中,入声一律变为阳平,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律诗的平仄教学应该作为重点来讲,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适当的理论学习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必要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被架空的,如同空中楼阁。平仄看似复杂,其实我们只要掌握一个重点,满足“粘对”规则,平仄相间,声调抑扬顿挫。五言律诗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再交错变化,可以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严格来说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因为另外两种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发生的变体。
        (1)仄起式【注意:(仄)(平)表示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种,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种,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言律诗是五言律诗的延伸,只需要在五言律诗的基础上加两个字,仄头加平,平头加仄。
        (1)仄起式【注意:(仄)(平)表示可平可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种,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另一种,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中七言律诗居多。


如下表所示:
        表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选修)中律诗的篇目及数量统计表(单位:首)
        诗歌分类 篇目 数量 合计
        五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3 15
        七言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锦瑟》《马嵬(其二)》《蜀相》《书愤》《夜归鹿门歌》《积雨辋川庄作》《新城道中(其一)》《阁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2 
        下面我们就从上表中选择两首来分析律诗平仄的情况, 通常我们用“—”代替“平”,用“|”代替“仄”。
        (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 —,— —|||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 —|,||— —||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 —||,|— —||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 —|,||— — ||—!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 ||—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 —||, |—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 —|, ||— —|| —。
        以上两首诗,根据“粘对”的原则,多数句子是平仄相对的,但是也有不相对的情况,陆游《书愤》:“世、气、长、衰”等字的平仄没有相对,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意思是七言律诗中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用相对,而二、四、六个字必须相对出现。我们还发现,七言律诗中首句的平仄会不依常式,此现象叫拗,出现拗就要补救,叫做“拗救”。这些理论可以适当的与学生讲授,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要想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平仄问题有必要作为备课重点。
        二、律诗的押韵
        押韵,把同韵的两个字或更多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即所谓的“韵脚”。因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故律诗多为一韵到底。五言律诗第一句多数不押韵,七言律诗第一句则多数押韵。首句用韵自由,所以第一句的用韵情况可以不太讲究。下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律诗的用韵情况:
        表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15首律诗用韵情况表
        篇目 韵脚 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寐,琴、襟、林、心 四寘韵,十二侵韵
        《登岳阳楼》 水,楼、浮、舟、流 四纸韵,十一尤韵
        《旅夜书怀》 岸,舟、流、休、鸥 十五翰韵,十一尤韵
        《秋兴八首(其一)》 林、森、阴、心、砧 十二侵韵
        《咏怀古迹(其三)》 门、村、昏、魂、论 十三元韵
        《登高》 哀、回、来、台、杯 十灰韵
        《锦瑟》 弦、年、鹃、烟、然 一先韵
        《马嵬(其二)》 州、休、筹、牛、愁 十一尤韵
        《蜀相》 寻、森、音、心、襟 十二侵韵
        《书愤》 艰、山、关、斑、间 十五删韵
        《夜归鹿门歌》 昏、喧、门,处、去 十三元韵,六御韵
        《积雨辋川庄作》 迟、菑、鹂、葵、疑 四支韵
        《新城道中(其一)》 行、声、钲、清、耕 八庚韵
        《阁夜》 景,宵、摇、樵、寥 二十三梗韵,二萧韵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荒、茫、墙、肠、乡 七阳韵
        高中学生有必要了解106诗韵,可以做成卡片,明确每个韵包括的字,不用死记硬背,多翻阅自然就熟记于心。大多数教师会用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讲押韵,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比如讲到《登岳阳楼》的押韵,如果用现代汉语语音讲就讲不通,ou、u、iu明显不是同一个韵母,《登高》ai、ei也不是同一个韵母。只有用古代汉语的古韵来讲才方便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201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