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策略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秦颖
[导读]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既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与建构,思维的启迪与拓展,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秦颖    河北省廊坊市第九中学    邮编:065000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一般资助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03026。
内容摘要: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既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知识的形成与建构,思维的启迪与拓展,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创设情境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并紧扣教学目标,以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为情境素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开启思维,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引发思考,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循序渐进的提升化学学科科学素养。
        一、利用诗句、成语、俗语、模型创设情境变微观为宏观
        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作出大量俗语、谚语、古诗、成语等等,精辟简洁,很多是对化学现象生动反映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精辟概括。例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八月桂花香”、“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百炼成钢、真金不怕火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把这些诗句、成语、俗语作为教学情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既能丰富教学语言,又能增强化学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引导学生透过宏观现象看微观的本质,去探究和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另外,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物质微观结构,利用一些水果、蔬菜、牙签让学生亲自组合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借助模型在课上进行展示,在大脑中就会对结构形成清晰的印象,效果很好。为了对“分子很小”有具体认知,可以给出一个场景:10亿人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数完,用这个场景足矣能体会出分子的体积之小。
        二、利用社会新闻、热点事件创设情境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课程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我们及时抓住社会的热点新闻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事件,适时的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化学奥秘。学生会对知识的认识更加的深入,还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

比如:利用在抵抗新冠肺炎疫情中市民出行要佩戴口罩、医护人员要穿防护服创设情境,学习有机合成材料;为了增强体质要合理饮食创设情境,学习重要的营养物质;利用能消灭新冠病毒的75%酒精溶液的配制方法复习有关溶液的知识等。
        三、利用魔术、实验及游戏创设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实例不胜枚举,以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作为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例如,将魔棒点灯、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指纹破案等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融入课堂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食醋除水垢、除锈的实验,生石灰可做速热食品加热剂原理实验,铁粉可用于做暖宝宝的探究,纯碱用于蒸馒头的讨论,氢氧化钠可用作炉具清洁剂和管道疏通剂,活性炭可用于净水和净化空气等作为创设情境的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还能培养创新意识。
        此外,以班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知识体系树、知识点连连看、化学卡片等游戏教学法给学生传授知识,有着更高的教学效率,符合“乐学”原则。将游戏化的教学手段作为课堂教学创设情景的方式,可以活跃化学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在玩玩、说说、唱唱、赛赛中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增强自身的学习热情。同时,这还能够将教学重难点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任务高效率的完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四、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及社会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影像资料及疑难问题等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的意识。例如,利用生活中的食品、药品等标签上标注的物质或元素的含量是否真实作为教学情境展开教学活动。在学习相对分子质量的有关计算时,教师选取某化肥中氮元素的含量标注是否真实作为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测定计算某钙片中钙元素含量、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等验证标签内容的真实性。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出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利用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把温室效应引起的恶略气候变化的图片作为教学情境,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时把酸雨对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视频资料作为教学情境,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播放售卖假世博金币的新闻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能起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要走进生活、服务生活,为学生学习化学拓展一个新的途径,而且为化学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架起一座可靠的桥梁。在克服传统化学教学方法的弊端的同时,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问题、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云生.课堂转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2]艾坤,陈开宇.略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J].科学教育.2017(17).
[3]倪建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6).
[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