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探讨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王素夫
[导读] 语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新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这同时也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教授基本知识,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学习习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结合需求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王素夫    甘肃省张川县张川镇学区南川小学  甘肃  张川  741500
【摘要】语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新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这同时也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角色,他们不仅教授基本知识,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培养相应的学习习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反思,结合需求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24-01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改教育背景对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快速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推崇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实际情况
        在教师的工作中,备课是打好教学基础的第一步。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课本进行反复研读,提取知识点,做好课程规划,并适当对课本内容做扩展阅读,良好的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但是,备课只是基本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课堂实际情况包括多个方面,比如学生的状态和精神面貌等,课堂的互动程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产生的实际效果等等。首先,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上课情况。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上午第一堂课或下午第一堂课精神状态不佳,难以集中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互动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通过相关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多媒体视频、实物等。另外,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每个学生的状态给予关注,结合他们所展现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在学生和教学中取得平衡。其次,课堂实际情况还包括教学环境,比如课堂的外在干扰因素。在某些情况下,教学环境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学环境,及时排除干扰因素,为教学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最后,课堂实际情况还包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高效掌握课堂知识。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传统教育的问题之一便是教师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还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干扰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增加课堂活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性角色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课堂活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学习的愉悦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常见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活动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小组活动,增加课堂活力。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工具来增加课堂活力。在教学过程中,长时间的钻研课本会增加学生的疲惫感,如果能将多种不同的教学工具和设备应用到课堂上,将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多媒体教学工具具有多变、直接等特点,这些特点都会成为增加课堂趣味性的重要工具。
        三、培养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的学习习惯
        在推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相比传统教学科目,如今的小学科目丰富了许多。这些科目虽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误区,那便是只关注课堂教学,而忽略课堂以外的学习过程。教学阶段可被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授课、课后回顾与总结,在对语文教学效果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将精力重点投入在课中授课阶段,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前的准备过程和课后的回顾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涵盖过个方面,其中便包括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比如预习,和适当的课后回顾,比如复习题。这三个阶段,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准备,比如通读全文、标记生词等,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和总结,比如完成课后习题、复习重点词汇、练习表达方法等。做好课前和课后功课,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堂知识,学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当天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这同时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和评价
        教学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所以,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小学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这意味着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地由教师制定,而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下产生。所以,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重视学生给予的反馈,结合学生意见和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形式,以创造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对小学而言,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推动学生对教学过程发表意见和给予评价。对教师而言,他们应该重视学生给予的反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需求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结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策略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如何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将是一个不断被探讨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应该参与其中,为教学提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教学意见。
参考文献
[1]毕文艳.浅议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7,(7).
[2]范斌.对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探寻和思考[J].教育学周刊,2017,(12).
[3]刘国.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教学管理研究,2017,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