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满晶
[导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质量关注度的提升,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形式。小班化教学能够针对每一名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强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班化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态度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效率较好的教学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实践开展思考。

满晶     吉林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小学教育质量关注度的提升,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形式。小班化教学能够针对每一名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强调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小班化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态度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效率较好的教学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实践开展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19-01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好学习和前进的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不同特性,挖掘学生的个人价值,推动其个性化的成长。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一定不能对所有学生“一刀切”,而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深入研究,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来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小班化教学班里的学生人数一般在30人左右,教师要从教学形式、内容、手段、方法、评价等方面,来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来进行思考,保证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针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开展,教师要认识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针对于小班化教学实践,想要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教学目标,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开展小班化教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通过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且拉近与数学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北师大版《加法与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而是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些生活中的物体,比如苹果、酸奶、积木玩具等,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等方式完成一些数学运算题目的摆放,在摆放中思考加减法的运算原理,从而为学生营造利于其自主思考的学习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下更有利于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推动小班化教学效率的提升。



        2、充分利用资源,化解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针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开展,教师一定要在把握好教材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去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教学资源来认识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较少,教师对于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优化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针对于数学学科中的一些难点,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北师大版《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来帮助学生化学学习难点,将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微课资源,将“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教学,同时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原理及方式。之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微课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分享与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开展分层教学,推动个性发展
        在小学数学针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开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促进小班化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自律水平等全方位的分析,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难度、作业难度的过程中都要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人综合实力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从而保证在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针对自己的水平逐渐进步。例如:在北师大版《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在掌握教材内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自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以及判定标准等;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必须要掌握基础知识点,并且能够做好准确记忆即可,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来保证小班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了保证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小班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因此针对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来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催连成, 董慧. 尊重个性差异关注学生成长--小学数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上, 2018(6):22-23.
[2]王映杰. 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8, 000(01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