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王龙德
[导读]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向科学和运用科学的轨道。观察和实验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

王龙德    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曲屯小学  山东  青州  262511
【摘要】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验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向科学和运用科学的轨道。观察和实验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也是科学教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108-01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认识周围事物、探索各种规律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和“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这些能力的基础来自于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动手和大脑应用的过程。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索并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利用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在科学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用观察物体来激发兴趣。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往往没有深入观察实验现象,而是盲目地感觉和麻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观察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自觉、有目的地观察,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把压扁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然后平的乒乓球就会鼓起来。学生们会看到情况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有一些困难,而且答案不完整。这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观察。
        二、观察与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描述实验的全过程,并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在探索“自行车爆胎原因”时,先将未加热的铜球穿过圆环,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球。通过对比实验,铜环引导学生描述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教师可以提出比较实验,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被加热的铜球不能通过环?为什么热铜球放入冷水后会穿过环?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唯一区别是什么条件?冷热铜球的体积有变化吗?这个实验显示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自主、合作地学习,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观察方法
        科学课程以各种具体的自然对象为认知对象,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然而,科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有的结论都来自于自然界中实际对象的抽象和概括,这就决定了观察是科学课程中各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开始,也是所有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把握重点。


学生在观察中往往会被一些非本质现象所迷惑,容易忽略真实的本质特征。观察植物的花,通常只观察花的大小、颜色和味道,很少涉及花的结构特征、雄蕊和雌蕊的形状和功能。
        2.重点观察。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无法将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分开。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集中观察。例如,当学生观察水煮实验时,他们经常把水蒸气和“白气”混淆起来。这时,我让学生们集中观察:“为什么白气会与管口分离很短的距离?”这样,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观察和配合,进一步认识到水蒸气和空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气体。
        3.分散难点。在教材中,有些知识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对知识不熟悉,也会造成教学困难。面对这样的教学困难,教学可以采取把困难分散到几个小过程的方法,使困难不再困难。例如,在“太阳和影子”相关内容教学中,学生首先接触太阳的高度,高度可以用角度表示。太阳的高度是先用绘图法触摸和测量的,太阳的高度是用测高仪测量的。教学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了解物体阴影的长度与太阳的高度有关;第二步是向学生介绍绘画的步骤;第三步是引导学生亲自尝试,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太阳高度的内涵和测量方法。。
        4.比较观察法。例如,在“铁生锈”相关内容教学中,有些学生不能区分铁锈和铅锈的颜色。让我们把这两种生锈的金属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记住。
        5.从不同时间、角度观察。观察实物的全貌,不仅要从一个方面观察,而且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便掌握实物的特征。例如,在讲授《夏日天空》一文时,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天空中一些星座的形态和位置的变化,我会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学生容易接受。
        四、通过“实验观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从观察实验开始,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磁铁”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演示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铁钉,切断电流后又会失去磁性铁钉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惊讶,对知识有强烈的欲望。教师将再次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磁性的产生与电流有关。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动手玩。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具有“通电流产生磁,关电流磁消失”的特性。以此为基础,又和学生分析了电磁铁的构造之后提出:磁铁有南、北两个极,电磁铁有没有南、北两个极呢?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别?怎样鉴别?根据什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讨论,实验得出了:用指南针可以鉴别电磁铁也有南、北两个磁极,凡与指南针相吸引与北极相排斥的那一端就是电磁铁的北极,凡与指南针南极相排斥与北极相吸引的那一端就是电磁铁的南极。关于电磁铁磁极变化和电磁铁磁力大小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的实验观察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并得以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动手、用脑是培养学生探索和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概括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浅谈论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7.(22):186.
[2]范眉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23):77-78.
[3]张开明.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6.(4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