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李仕燕
[导读] 为了践行素质教育、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阅读教学为主题,积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之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要素。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依据,深入分析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仕燕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路小学
【摘要】为了践行素质教育、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阅读教学为主题,积极采取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之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要素。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依据,深入分析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堂实践;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27-01

        培养语文素养其实就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标的发展理念,教学人员应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推动新的教学实践,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鉴于目前语文素养培养教学都处在萌芽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屈指可数,因此该课题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以理论为据,浅谈一下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策略。素养培养需要在理性的状态下进行,为了确保思维的可靠性,我们首先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学生的个性特点;其次,我们要掌握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最后,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也十分重要。
        一、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我们的学生作为青少年,社会阅历不足,喜欢听信老师、权威。在这一点上,学生们最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主要习惯把老师以前讲的,课本上的个别结论当做永恒不变的真理,拒绝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者,很多小学生胆子很小,缺乏和老师辩论的勇气,很多都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遇到和自己答案相悖的情况,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随大流,缺少独立思考。针对以上兩种情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刻不容缓,老师要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以上问题解决的方法会在下文提及。
        二、培养语文素养的有效措施
        语文素养主要通过探究性学习表现,这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浏览资料、与他人交流、阅读相关的书籍,开展活动等形式,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拓宽生活经历和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


众所周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语文知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经历,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经历、多思考。例如,老师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的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从生活中找原型,从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印象深刻的陌生人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见识得越多,能写的内容也就多了。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过程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鼓励学生自我发掘生活中的趣事,生活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片段,老师可以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对这些美好片段做好记录。
        (二)尊重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语文素养。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学习的规律,不要一口就想吃个“大胖子”。循序渐进原则是重要的数学教学原则,他要求教师按照语文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授课,坚持由远及近、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能力。
        (三)关注生活实践和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的作文素材。教师应当利用生活和语文的联系,给学生制造更多的机会。在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地前提下,通过各种课堂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不同于课堂的快乐。例如,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某些比赛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赢得比赛的胜利,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体,尽管一个人的力量很强大,但是在一些活动上,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一起加油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手段还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合理组织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寓教于乐,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增长见识,以此激发学生对自我的关注。
        (四)教师有意识的加强语文思维培养。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不断成长。学生们立足生活,在老师的关怀鼓励下,健康成长。首先,鼓励学生保持"独立性"。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指导。比如:像文章中心大意的概括,最开始采用在文中找答案的方法。首先锁定句子的首段首句,如果不行,再跳到文章的最后一段,如果最后一段也找不到答案,就阅读每段的首句,最后再自己概括,自己概括采取:什么人+什么事的结构。再次,老师要学会启发教育。在学生需要指点时进行点拨,引导走出迷雾,解答困惑。最后,老师要学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靠自己,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独立。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办法,以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只有那些具备优良品质的孩子,才能在学习路上越走越远,在生活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最终成为祖国的未来,担负家国重任。无数事实证明,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是种种措施相互联结、种种能力相互融合,最后才有了质的飞跃--语文素养的养成。好的习惯,伴随终身;好的素质,改变终生;好的能力,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刘童.浅谈语文学习的心得[J].科学出版社.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