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其教学

发表时间:2020/5/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月1期   作者:谢星
[导读] 美术校本课程是国家美术课程的补充,其开发本意必须驱逐功利,实现学生获得、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追求。开发实践必须坚持合作领导,让师生参与其中,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学习策略,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美学转向,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谢星    无锡市广益中心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美术校本课程是国家美术课程的补充,其开发本意必须驱逐功利,实现学生获得、学校内涵发展的价值追求。开发实践必须坚持合作领导,让师生参与其中,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多元学习策略,实现课程教学的生活美学转向,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水墨变体画;开发;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5-003-01

        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形式的情感意味揭示美术课程教学的本质,但在国家统编美术教材的教学中,为使这种情感更贴近时代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在积极地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学校应在美术课程改革中,采取国家课程“规定性”与校本课程“选择性”相结合的策略,注重美术课程拓展性特色课程建设。在小学美术水墨变体画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中,我们以发展学生审美素养为依归,关注学生的独特教育需求,积极探索课程开发的本意及教学策略,使水墨变体画“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本课程”。
        一、开发本意:美术教学内涵提升的多重意蕴
        开发美术校本课程是为了通过拓展、延伸和补充,使基于美术课程标准的国家教材内容更丰富,结构更完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需求,促进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科特色的形成;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众所周知,水墨画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而变体水墨画是通过对同一画题,用多种形式的构图以及表现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水墨变体画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敏感、审美想象,发展创造美能力的极好绘画形式。近几年,我校结合“国家教材二次开发”江苏省教研课题研究,依托学校具有水墨画特长的骨干师资,并结合教育集团美术学科高地建设,把水墨变体画纳入课程建设规划并进行校本化实践,其本意就是为了打造美术精品课程,使其成为课程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以推进课程开发与教学改进,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发展、差异发展的需求。
        二、开发实践:让师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对水墨变体画的选择性拓展和个性化重构,既需要校长对课程的价值领导,更需要教师的合作领导。因此,学校充分发挥美术骨干教师的作用,使他们成为水墨变体画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质量保证的重要决定者,并组织学生代表参与到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决策中来,使课程的开设意见成为对学生成长需要的补充。
        水墨变体画只有以笔法为背景,并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才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因此学校充分发挥美术教师主体作用,把“会说话的毛笔线条”、“千姿百态墨点点”、“点和线变成画”作为水墨变体画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学生需求,选取了瓦片、青花瓷、山水、花鸟、人物及小动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并把“江南水乡”、“无锡纸马”等地方环境资源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传统作为课程内容。



        为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每个章节教师设计了贴近学生的呈现形式,如大师作品,引导学生走近经典;画法提示,教师作笔法墨法指导;儿童画坊,分类精选学生画作等,既能让美术教师有“用武之地”,更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设计的主体参与,以利教师能站在孩子的身旁,通过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安排,使学生能真正获得水墨变体画的知识和技法。
        三、课程教学: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打开一道门
        水墨画之美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整体美感,所有儿童的第一笔画,都是用线条来表现的,因此,学生学习水墨画,要通过教师指导和个人习练,逐步体会线条是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会合之处,是想象力在他们之间创造出来的可视语言。而在学习构图时,要指导学生通过物体空间的组织、安排和取舍,使画面物象在联系上的脉通气贯,在位置上的环环相扣 。
        1、观察物象   学习基于迁移运用的变形夸张
        马克思认为,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相应的对象的存在,五官感觉的形式,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如我们在指导学生练习“水墨画鸟”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观察小鸡的形态和活动状态,再发挥创意想象,从画一只小鸡到画出小鸡的群像,提高观察能力和写真水平,并尝试土黄色彩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迁移应用用水墨画小鸡的技法,重点指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大胆画鸟,对鸟的形态进行简化、变形、追求外形上的“似与不似”之间,以及追求“行迹之外”的意味,使鸟的形态充分显示作者夸张和抽象的绘画技法,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使课堂习作接近校本教材上“儿童画坊”优秀学生作品的绘画水平。
        2、联系生活   学习基于情感意义的色彩渲染
        人类认识材料和审美能力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来自于实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是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如校本教材中山水画教学内容主要精选了清初画家石涛的作品。石涛的作品充满生活气息,他主张熔铸和改造自然物象,自由创造寄托主观情感的艺术形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学习水墨变体画可以不受自然物象的制约,甚至可以完全不吻合,使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得到充分的表现。教学中,我们结合春秋游活动,让学生临摹或创作水墨变体画“灵山胜境”、“太湖山水”、“梅园风光”等,鼓励学生在绘桃花、梅花、樱花及绿水青山时大胆设色,充分彰显色彩的和谐和个性,并引导学生在设不同色彩的审美联想中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育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断丰富内心世界。
        3、赏析经典   学习基于情节相揉的立体结构
        校本教材精选了中西方艺术大师的经典画作,教学时教师在介绍画家生平、创作思想、作品时代背景的同时,采用师生交互式赏析形式,引导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体味作品,以不同的视觉印象激起不同的情感体验。
        如在赏析西班牙画家、现代主义艺术大师毕加索《亚威农少女》这一经典画作时,当老师说毕加索多么像一个“善变的魔术师”,让我们一起欣赏大师的立体画作时,引导学生能从“粉红色设色”、“在一个画面上,表现了少女的正面、侧面和斜切面,画作彰显结构美”、“不同的角度看,似乎人物流露出不同的感情”等多种角度赏析,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画面,产生不同的审美想象,领悟20世纪西方变体画的艺术特色,而更大的收获在于师生主体间性的赏析,能突破画面的外在形式而进入内在意蕴,与审美对象即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实现美术作品欣赏教学的终极诉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