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学生方面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是对于如何加强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展开叙述的。
关键词: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人文素养;教学方式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所学的语文知识,只是了解了它的表面,却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内涵,以至于我们的人文素养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我们以往所接受的语文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带领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学习,老师对于学生并没有其他太高的要求。而现在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习更多有趣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况
1.1有待改善的教学方法
人文素养包括的内容相对比较广泛,主要是希望学生在素质方面有更大的进步。但是老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很容易漏掉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一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老师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理念根深蒂固。所以,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敢于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质疑。另外,也可能是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时候,可能忽略了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哲理。这样一贯的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觉得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失去了对于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亡羊补牢》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影片等,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向学生讲述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课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书写下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1.2教师的人文素养各有差异
老师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好朋友,老师的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之后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于文章的把握不是很好,以至于不能让学生很好的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甚至可能会有些老师忽视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只关心学习程度比较好的学生,从而导致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2.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2.1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
人文素养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拥有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是一点皮毛,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来提高自己。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读不懂课文的情况,这不是学生没有掌握好老师教的内容,而是他们学习的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某些不常见的东西超出了他们的学习范围,以至于他们很难理解。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内涵,那么对于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了解花园所包含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理解的花园都包括了哪些内容,之后再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接着向学生说出课文中讲了什么道理。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2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语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于学生人生观的一种引导。而人文素养对于语文,又相对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小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因此老师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正确的认识,另外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3.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加强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首先要求老师对于人文素养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要意识到人文素养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只有老师对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所以,老师要对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学生尽可能的接受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通过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前进方向,提高自身的人素养。
3.2充分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在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把课本中人文素养的内容充分利用到课堂上,这样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人文素养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在学习《难忘的一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资料以及视频、影片等,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最后告诉学生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学习完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记录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対课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己。
3.3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的学习非常短暂,在短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不能得到明显提高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让学生多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学生读一些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给学生题目,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4.结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增长自己知识的一个方式。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外,也不要忽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洪梅.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2).
[2]陈伟英.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J].教育,2018(4).
[3]李雪艳.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