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后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复习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作业批改和反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甚至对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作业批改和评价的功能呢?本文就课后作业如何有效地进行互批互评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互批互评
作业批改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常规工作,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能了解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同时,学生能在作业和评价发反馈中,获取、巩固、应用课堂知识,总言之,作业以及作业批改是师生授受关系中交流互动的方式之一。
1 当前作业批改中存在问题
虽说作业批改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作业批改评价方式,在评价解题对错,掌握学生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相对来说评价方式较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充分发挥作业批改在指导学生学习、激励学生自我纠错、甚至对调整教学方案等方面功能。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业批改评价方式仍存在以下问题:
1.1 作业种类多,作业评价形同虚设。
根据问卷调查,目前小学语文作业种类较多,一天下来有些多达三四项作业,教师不能做到全批全改以及精批精改,在遇到较难题目时,大部分教师选择先教后做的方法。这样课后作业就失去了反映学生掌握情况的本质价值,作业评价成了一种摆设。
1.2 作业评价反馈周期过长。
有些教师的工作量偏重,尤其在我们城中村小学,许多教师兼任两个或更多学科的教学,对必须全批全改的作业,每次从批改作业到评价反馈到学生所使用的周期比其他普通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长,例如单元作文,普通教师从批改到在班级中评价反馈最快需要两三天时间,但对于身兼多职的教师来说精细批改一个班的一篇作文,大约需要一个星期到左右。一个星期的时间,部分学生已然对之前学习的内容失去了大部分印象,如此,作业批改到反馈的周期过长,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本身价值,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3 作业订正效果不明显。
评价作业到反馈使用的周期过长,作业情况反馈到学生手中时,新授知识正在学习,而旧知识已学过几天,评讲旧知识学生已无心深度剖析、修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即便修改也只是订正几个错别字,评讲效果会大打折扣,长久以此,问题不断堆积,形成恶性循环,作业评价的功能被削弱。
2 作业互批互评的探索
综上所叙,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批改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存在着许多不足,已然不能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功能,出现了“学生累,老师累”的情况,而且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另一方面,我校处于城中村,原属郊区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学生的家庭作业效果不理想,再者由于部分科任老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能做到全面的精细批改。因此,我们以期通过“城中村小学指导学生互批互评作业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打破过去由老师单一评价的模式,变学生作业学生互批互评的模式,通过“学生互批互评作业”的模式,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互批互评作业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有效改进,能发现对方的优点或不足互相取长补短。我们在实践中整理出了几种有效的互批互评。
2.1 一对一互批互评
现行的小学语文作业互批互评多体现在简单的同桌交换作业本批改,这样批改提高了批改效率,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但学生在批改作业时,大多数只是简单地打“√”、“×”,作业质量以及批改价值无法保证,且相对枯燥。我们在原有方法上加以改进,使批改方式多样,增加趣味,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保作业和批改质量。
2.1.1.作业投影
小学语文作业中最常规的作业是课后词语听写。每节课前五分钟可例行听写。预备铃响时,小班干上台听写8-10个词语。每次听写后选择快速、书写正确、工整的学生作业在投影上展示,以此强调作业要求。作业投影后,要求同桌交换,对照投影的作业,批改同学作业,这样既提高批改的正确率,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听写质量。
除此以外,为保证每次听写行之有效,同桌互批后,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检查机制,既是一对一互批互评,在课后要相互检查对方是否订正,确认订正后写上自己的评价。
因是一对一的互批互评,为防止无第三方监管学生出现敷衍、懈怠的情况。每两周进行一次听写作业检查评比,给予作业书写规范以及批改规范,及时督促订正的小组表扬以及奖励。
2.1.2 互批互评轮换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创造性能力。因此,我们建立互批互评轮换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8个学生,采用轮换制度。每节课由一组学生上台在黑板出题,一组同学上台答题,另一组上台评讲批改,其余同学用本子抄写,以此类推,确保人人参与。出题内容一般为课本中的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多音字以及易错读音。这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2 小组制互批互评
2.2.1.组长制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批改周期过长,影响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我们设立了适用于复习阶段检古诗、日积月累查默写的评价方式,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设两名组长。每次的默写完成后,由组长收集以及批改,为防止批改错误,两名组长对各自小组的默写作业进双评批改,无异议后分别记录下每个小组成员在默写时出现的错别字,汇总到小组的情况反馈记录表,教师可根据汇总的情况表,具体了解相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哪些错别字,哪部分内容未掌握,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培优补差。
2.2.2成员制
组长制能快速地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反馈给教师,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呢?在进行分组时,我们应注意一个小组内应该包含A/ B/ C这三类学生(A:优 B:中C:差)。在复习阶段,我们应把一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定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和掌握,如各个单元的形近字。一般情况下,A/B类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比较快,完成任务的学生就可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其在记忆和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和反复出题练习,让其在规定时间内,确保成员齐过关。这样子,C类学生既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A/B类学生能回顾知识,又提高了教师课堂复习的效率。
3 小结
一方面,开展学生互批互评,对教师来说,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自己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反思自我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学生在作业互评的过程中,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发现对方的优点或不足,相互取长补短,这对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看待他人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总言之,开展课后作业学生互批互评,只要方式恰当、合适, 形成适用于课堂系统的体系,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