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征,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心,使其在主观能动性作用下开展学习,自觉探索语文世界的魅力,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加以创新,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为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重点学科,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将会对其一生产生直接影响。问题驱动是其参与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当中,构建高效化小学语文课堂。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但是,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一定的恐惧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出发,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则可以引导其通过表面现象自主探索问题的本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相较于教师的灌输,通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知识将更加牢固【1】。同时,这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才能加快教学任务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情感认知体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产生正面引导,从而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始终扮演一个权威者的形象,师生之间的距离较为疏远,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向教师提问。教师应该致力于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质疑,从而营造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2】。针对学生千奇百怪的想法,教师应该重视其问题意识的保护,避免采用批评与指责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对于很多问题的认知无法通过抽象思维实现,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其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的问题应该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其带来丰富的认知体验。同时,生活化教学和问题情境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中的陌生感,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3】。在问题情境当中,学生不再觉得回答问题是一项任务,而是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问题情境可以借助于图片和视频等形式构建,保障问题情境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三)留出思考时间
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能够实现使其更好的理解问题,进而实现知识内容向能力素养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很多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还没等学生思考就急于给出标准答案,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未能得到真正体现,其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当中。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予学生几分钟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尽可能依靠学生个人力量实现问题的解决【4】。当学生无法完全消耗问题时,教师应该运用其他的问题对其进行启发式引导,在层次性问题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
(四)培养提问习惯
良好的提问习惯,可以避免学生的学习停留于表面当中,而是能够深入下去探究语文知识的本质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并对自己的疑惑进行有效记录,引导学生在课堂听讲当中提出问题,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天马行空,提出的问题有的会十分离谱,此时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不应该流露出失望或者不悦的表情,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和技巧【5】。在课堂当中可以通过设置奖品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当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为其他学生做出良好榜样,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调整问题难度
教师的课堂提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有序开展语文课堂学习。传统提问方式过于单一化,导致学生参与问题回答的兴致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与课堂提问紧密融合在一起,同时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既要防止问题难度过低而无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要避免问题难度过大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不同学生在思维习惯、学习能力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融入到课堂氛围当中。
(六)完善教学评价
良好的教学评价模式,能够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及时总结与反思,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情况,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6】。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中,往往存在唯成绩论的弊端,不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为了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不断细化评价标准。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提问积极性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定性与定量评估,以便其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思路,跟随教师的脚步多提问、多思考,打造高效化学习课堂。在评价方式方面,应该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结语
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主体地位在课堂当中得到体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创设问题情境、留出思考时间、培养提问习惯、调整问题难度和完善教学评价等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周海燕.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研究,2019(22):103-104.
[2]傅华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16.
[3]陈倩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4]李尚海.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3-54.
[5]李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49.
[6]丁亚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