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李芸
[导读]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
        【摘要】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其和谐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教育面扩展到知识、能力、思维的协调并进中去,因此,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而是主动地领悟新课程,去实现自身的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发展    策略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一)肯定
        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围绕新课程的学习贯彻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乐于学数学。
        (二)问题
        问题一: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有限。尽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有些学生听懂、理解并不困难,但其不能感受分析、研究的过程,体会分析、研究的快乐。
        问题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强。一是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师生互动性不强;二是一些教师教学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
        二、策略和措施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情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孩子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唤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情趣。
        在学习一年级上册的《找规律》,我是播放了学生们熟悉喜欢的《图图刷栅栏》动画片来导入的,激起孩子学习的欲望。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观看。
        1:图图刷的栅栏漂亮吗?是一直都漂亮的吗?
        预设一:
        生:不是,刚开始不漂亮
        生:第二次的漂亮,牛爷爷教了他之后
        2.那谁能说一说后来怎样刷的呢?
        生:一条红色,一条白色,一条红色,一条白色地刷。
        生2:爷爷表示红色,图图表示白色,爷爷和图图手拉手,一组一组排好队。
        生:白色,红色为一组
        师:同学们真棒,图图一开始刷得乱七八糟的,为什么后来爷爷教了之后就刷得漂亮了?
        生:他刷得整齐。
        生:他是按照规律刷得。
        师:说得真好,我们的这节课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本节课,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人物着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慢慢引出规律,过渡很自然,孩子们配合很默契。
         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欲望
        “互动”是指双方处于运动状态的两个主体,在运动中不断协调,彼此融合,渐趋整体。其目的是为了融合,形成共同的力量,更好地达到目的。其结果是两个主体渐趋统一。在渐趋统一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尤其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找规律》,引导孩子们说出彩旗的规律时,我非常重视师生的互动环节,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这些是不是乱七八糟排列的呢?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排列的呢?
        生1:是按规律排列的
        生2:是有顺序的。
        1、彩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找一找彩旗是怎样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生1::红黄、红黄、红黄排列的。
        生2::一面黄色,一面红色,又一面黄色,一面红色。
        师:真棒,视频中图图以一条白色一条红色为一组好朋友手拉手排好队,那彩旗中以谁和谁为一组好朋友手拉手排队呢?
        生:以一面黄色,一面红色为一组好朋友。
        ( 板书:以(    )为一组)
        师:我要接着贴,该贴什么颜色了?
        生:红色
        师:我这样贴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虽然顺序调换了我还是红色和黄色为一组啊,怎么就不可以呢?
        生:红色在前,黄色在后
        生:要按顺序。


        师:(板书:按顺序)
        师: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是非常精确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表示按顺序,就是“依次”。
        (在按顺序下面板书依次)
        师:那我们这样一组一组的,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代替,想一想是什么?
        生1:按顺序
        生2:依次。
        生3:有规律。
        师:想一想,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出现。
        生4:有规律的。
        生5:重复。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谁来尝试说下彩旗的规律。
        师生总结:像小旗这样一面红色一面黄色,依次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这节课师生互动在和谐中发展,既给学生创造了机会,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又创造了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个性的张扬,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同时,数学语言又是数学思维的直接体现;数学语言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借助语言,语言促进思维。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并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认识立体图形(一)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自己完整表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
        例如认识长方体:
        师:请大家拿出这样一个图形,用手摸一摸,并认真观察下,看它有什么特征?
        生1:我发现它有六个面,每个面平平的。
        生2: 我还发现它有八个角。
        生3::我发现它长长方方的,这些面不是都相等,有大有小。
        从一年级起就要让孩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我发现……”。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用准确、精炼、清晰、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过程、操作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既会想又能说的好习惯,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开拓和发展。
        (四)、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
        让学生们亲近数学,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形成学习能力,并愿意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是我们改革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生动性呢?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们需引导学生掌握自己思维活动的规律,引导他们用这样的规律学习并掌握新知识。例如2—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变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为乘法运算,然后编出口诀再理解、记忆这样的思维活动的规律。学生在掌握这一思维规律后,学了5的乘法口诀,自己就能编出2的乘法口诀以及6、7等的口诀。这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识就热情高涨,因而不仅学习效果好,且有学习的持续发展性。
        (2)激发学生的兴趣,贵在坚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减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第一册的《找规律》先探索规律—什么是规律?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做动作,做做规律,接着自己创造规律,画画小花的规律,最后欣赏规律。这样不断地刺激,同学们整节课都精神抖擞。
        (3)发散思维,常用常新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发散,促进学生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同步发展。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思考努力中,经常开辟不同的途径,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境界。我们不仅要在解题中要求学生一题多解,就是在新知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推导,这样持之以恒就能促进学生整体思维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我们一般都习惯于用“凑十法”引导思维,并概括为“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的算法。但有的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把“凑十法”思路用活了,形成发散思维,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拓宽了解题思路。(以9加7例):
        ①把9分成3和6,3加7得10,10加6得16
        ②把9分成2和7,2个7得14,14加2得16
        ③把7看作9-2,2个9得18,18减2得16
        这样的教法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升华,并能使课堂活跃生动起来。
         三.结语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结合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都会发现,通过一定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对与例题相近的、常见问题解题技能会明显提高,但只要题目稍加变化,学生就会变得不会思考,只能机械照搬或一筹莫展。因此研究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师生一同努力。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情境,重视师生互动,规范学生的数学课堂语言,让学生亲近数学课堂……这样孩子们的数学思维才能得到更大发展。
【文献】
[1] 贾玉新着.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振村,庄锦英着.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3
[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4]朱智贤 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俞正强: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6]沈龙明着.课堂教学艺术断想录[M].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