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理念也在不断的深化。在当下,人们不仅开始追求物质生活水平,对精神、思想乃至教育发展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攀升。在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只有完善的教育体系才能稳步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然而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德”为首要提升方向。其中小学时期的德育教学是整个教学时期的关键阶段,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是非观念,从而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时期的德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时期;德育教学;目标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创新发展要求,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也在逐步显现。德育管理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环节,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德育管理是建立在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的教管体制之中,只为保证德育工作能顺利有效的实施。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形式、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可以在多种角色中自由转换,对今后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的发展现下认识到,只有提高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意识,以及思想水平的提升,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多面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身心发育。
一、制定德育管理目标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这些都强调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个人内心的精神能力,培养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看来德育管理的本质也不外乎如此,小学阶段的教学宗旨也是以“讲礼仪,知廉耻,负责任,学知识”围绕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因此,在开展德育管理之前教职人员应制定完善的德育计划,根据德育计划所定制的目标及内容,进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正确引导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
举例说明,在学校教学中以德育教学为出发点,让教职工作者辅助小学生们制定一些适合他们的行为准则、日常礼仪规范等制度,作为日后实施德育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测评标准。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教职人员可根据《小学生守则》中的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仪容仪表规范等目录编写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让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针对不同的活动范围制定不同的准则,如《行为规范》是教会小学生养成爱护班级公物、遵守课间纪律、爱护班级卫生等好习惯。《礼仪规范》让学生们懂得课间休息礼仪、尊敬师长、尊重同学。而《职责规范》要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人人有岗位,事事有人做,并从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责任感。通过以上德育目标的实施,将学生引导成懂礼仪、有责任、知廉耻、爱学习的好学生。
二、创新德育管理工作实施策略
(一)加强德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随着现代教学的创新,虽然可以借用许多科技教学资源,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还是在教职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因此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在实施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也是一大可行性的策略。
就目前来讲,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教师德育学习培训,让教职人员掌握更多德育方面专业性的教学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教学。只有教职人员自身拥有良好的德育教学理念与素养,才能结合小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道德和品德的修养。虽然教职人员在德育教学上发挥着指引者的作用,但是只有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小学生日后走向正确的前行之路,真正的提高了小学生们的德育发展水平。
(二)结合实践活动,创新德育管理模式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存在德育工作方法过于单调,且形式化较为严重的情况,特别是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很少遵循生活本质,没有很好的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与日常生活脱轨的现象,同时也限制了德育教学的最初本质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教职人员应当注重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在遵循生活本质的原则下,积极创新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动展开对小学生德育教学机会。举例说明,将传统的班课活动进行创新,大胆改变内容与模式,摒弃掉从前以教师训话为主的班课内容,改成由学生组织并安排开展班课活动,活动的主题由学生自行定义,内容、风格、形式都不做限定,可以是一场辩论赛,也可以是一场精彩的自我演讲,亦或是任由大家交流讨论的实时话题,通过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各个同学参与度,在不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外,还能满足学生的内心诉求,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专业的德育指导,这样才能促进德育管理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也能反映出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教职人员应当大胆的将班级管理的权利移交给学生,无形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在对服务班级的过程中,除了有效规范他人行为活动时,也能对自我进行管理与教育,提升自我约束力与管控力。例如,定期举行班干部的自主竞选、与教职人员共同拟定班规、优秀学生的举荐、综合素质的评比、以及一些涉外活动的组织都移交给学生负责,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活动,通过组织活动受到教育,并能从中提高觉悟,摆正心态及思想的同时,磨练个人意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日后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时代教育改课的影响下,德育教育是教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它不仅需要教职人员充满耐心与广阔的胸怀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需要教职人员不断的提升德育专业素养能力,结合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情境下,升级德育教学工作,让所有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进行全方面的健康发展。并通过有效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德育教学的精髓,提升小学生道德思想水平,可在规范小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德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明秋.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教师,2017,(20):9.
[2]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6):76.
[3]邹敏仪.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6,(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