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情况下,初中班主任除了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之外,还会是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而初中的班级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因为初中生普遍进入了青春期,状态起伏比较大,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又极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班主任感到力不从心,即使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有时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班级管理效果。其实,只要班主任不“眉毛胡子一把抓”,充分调动起其他力量,是能够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较大提升的。本文即从努力培养班干部、争取其他教师协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三个方面,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近些年,一些初中生出现的问题频频见诸报端,比如部分初中生之间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剧烈的冲突。种种情况都说明了初中班级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班主任采取的方式是加大班级管理力度,但往往只是压制了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积累的越来越多,反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更加不利的影响。真正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但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班主任从多个角度入手,形成更大的班级管理合力。
一、努力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初中班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部分教师对班干部不够信任,担心班干部工作中出现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也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愿意在班级事务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诸如此类因素累加起来,使得班干部的作用大大减弱了,班级管理工作几乎完全在班主任一个人的身上。对此,班主任应该做好引导,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给予班干部更大的权力,切实发挥出班干部的作用,这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例如,班主任应该适时召开全体班干部会议,让班干部做出“工作报告”。鉴于初中生年龄还小,不用强求“报告”的形式,但一定要言之有物。如果发现某个班干部的“报告”过于空洞,则说明其并没有认真对待工作,班主任要采取从交流沟通到撤换等相应的措施,逐渐优化班干部队伍,让更有责任心、愿意承担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同时,在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还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班主任要加强指导,教给他们一些工作上的技巧,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二、积极争取其他任课教师协助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任课教师都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事实上参与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但是,有的班主任缺少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导致双方的管理措施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到了学生的认知。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寻求其他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上的支持与配合,以形成更大的合力。
例如,班主任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的班级管理措施,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尝试进行自我管理。但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比较严肃,对学生的约束会比较多。班主任就要与这些教师做好沟通,最好能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全面深入地阐述自己的想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当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即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可以了,对其他事务并不是特别关心。对于这些教师,班主任也要沟通好,请他们多关注学生的状态,在出现一些问题时能够及时介入告知班主任。
三、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自我管理
上文已经提到,真正良好的班级管理就是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给学生机会。除了一般的班干部换届选举等方式外,班主任还要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而且活动形式、内容等都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意愿或兴趣爱好方向。在比较自由的空间中,学生必须通过自我管理和团结协作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才能体会到活动成功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而且意识到良好的自我管理所能带来的好处。
例如,在一些重大节日之前,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开展文艺汇演。节目的安排、
活动的时间和形式等都可以交给学生去确定,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带领负责筹备的学生进行工作,为他们做出一些示范,提升其管理水平;在活动结束后,则要通过全体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特别是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注意“对事不对人”,要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不能一味的批评。在今后再次举行班集体活动时,要注意“角色互换”,给全体同学以参与管理的机会。
总而言之,从当代初中生的特征出发,班级管理工作的确面临着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的解决全都依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现实的。为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多想办法,积极寻求其他力量的配合。只有这样,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曹晶,赵玉鑫.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60+64.
[2]张淇茹,孙明娟.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