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工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已经是发展的重要主轴,同时在此过程中,电气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可靠性与稳定性的研究。要想电气设备运行工作时长期保证其稳定性,需要从电气设备的检查与维修方法上入手,制定严格的电气设备检查计划,保证电气设备的长周期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气设备;检查;维修
1电气设备检查方法
1.1逻辑分析法
首先要了解整个设备内部构造,并且熟悉整个机电控制过程,可以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故障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但是这种方法要求检测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故障的外在表现形式确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在日常检修的时候对这个范围进行高度的注意。首先要对设备进行简单的分类,即分为主电路与控制电器。虽然大多数主电路故障,维修起来虽然相对简单,但是主电路对整个机电设备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设备维护出现些许误差,必定导致设备的瘫痪。而出现在控制电路中的故障,一般难度系数偏高,所以检修人员在刨去基本的控制节点之外,还要制作简单的控制单元,以此来暂时代替控制电路中的故障设备,这个时候就需要借用设备的设计图纸来寻找故障的存在点,并且了解故障的上下层电路以及主体结构。避免因控制电路的检修与维护为整个设备带来安全隐患。维护人员可以将每一次出现的故障,详细的记录下来,并且配置与解决方法,成立一个数据库,日后一旦出现相似的故障,能够通过数据检索发现解决办法提高检修的效率。
1.2直观检查法
在进行过程检查的时候,检修人员普遍先采取直观检查法进行检修,这种方法是指利用耳朵,鼻子,眼睛去发现设备外观上存在的特殊差异,与平时的外观进行对比,确定故障存在的方位。这种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有极深的维修功底和丰厚的维修经验。首先,现场的操作人员要了解故障出现时的具体情况,检修人员在了解设备的运营环境的基础上,利用线索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判定。其次,确定故障部位时要进行试验,一旦确定了就要立刻断电,然后进行详细检查,最终寻找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1.3测量电压法
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电压与电流值会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测量所得的异常值与正常值的比对,能够有效的判断电气设备电路所存在的故障及其发生区域。较为常见的电压测量法包括电测法和分段测量法等。电气设备电路故障中断路故障相对较为常见,而造成断路故障的原因包括多个方面,如主要导线松动、连接不良、触点污损脱落等,对于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断路故障,一般可选择用短路检查法进行诊断,其主要操作方法为,利用一根绝缘导线接入怀疑断路的位置,根据接入后故障是否得到解决来判断是否为该位置发生断路,以此方法依次进行排查,并最终确定断路故障的具体发生位置。在缺少相应仪表设备,无法有效测量数据时,可采取强迫闭合法,即强行闭合绝缘电磁铁、接触器、继电器等的接触点,再通过观察判断可能的故障位置及情况。
1.4短接法
短接法是物理学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查误方法。对于变电站这样的单位,电气设备的短路、断路、接地、过载是最为常见的故障产生原因。当怀疑某一个触点有故障时,用导线短接指定触点,此时如果相应故障消失,那就说明这个判断怀疑是正确的。但必须注意的是,做完短接测试后,一定要立即拆掉短接的导线,防止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
2电气设备维修方法
电气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需要进行及时维修,俗话说“工业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气设备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动力部分,其运行的连续性不言而喻。所以保证电气设备可靠性,快速排除电气故障,合理、高效的维修方法在电气设备的维修过程中非常重要。
关于故障维修方法,我有几点心得可以交流,或许能帮助维修人员提升维修技术,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2.1被动维修法
对于维修来说,目前部分工业生产单位大部分使用的方法为被动维修,所谓被动维修,即是直到设备出现故障(运转设备停转等)才对其进行维修的维修方法。针对被动维修来说,会耽误生产工作,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对生产效益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设备出现问题,无法继续进行生产,需要停止工作来进行维修,会耽误工作效率,如果是机械行业单台作业,其影响还可控,如果是化工等连续工艺的流水线生产,那损失就大了。所以在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杜绝出现被动维修情况,避免由于设备的故障影响到生产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2定期维修法
定期维修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方法,电气设备定期维修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定期维修可以预防一定事故的出现,保证设备的整体稳定性。电气设备的定期维修的主要缺点是一是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敷衍情况,二是固定的日期进行相关的故障检查,对于维修工作来说,无论是否存在故障,但要进行相关的工作会浪费大量的成本与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定期维修可以作为补充维修方式,不可以作为主要维修方式。
2.3计划性维修法
对于维修来说,计划维修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保证相关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所谓计划维修,即是指在维修的过程中,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和运行周期,制定专门的计划,保证有规律的进行设备维护。通过计划维修,可以避免出现设别的潜在故障扩大化,同时,通过策划维修,可以提升整体的维修质量,统筹安排,避免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且提高工作效率,最为主要的是可以提升设备的整体稳定性。
2.4智能巡检维修法
现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对重要的设备和重要的岗位,大量使用智能工作设备(如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智能监控设备代替人工发现故障和自动处理故障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用得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际操作检修工作环节的注意点
3.1快速分析故障区域是关键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电气设备可以进行相关的故障区域分析,通过分析的方式,判断相关设备故障区域,避免通过拆卸的方式进行检修,划分故障区域,最后进行故障排除,这样不但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避免拆卸带来的机械损伤。但是在故障区域的判断过程中,应合理判断相关电路的问题,区分相关的故障线路情况,掌握判断主电路与支线电路的情况。
3.2直观检查维修很重要
维修过程中,可以通过直观检查的方式进行观察判断,所谓直观检查,即是通过气味、声音、外观的判断,来发现相关故障问题,最后做出合理的判断。但是对于直观检查来说,需要检查人员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支撑,通过不进行拆卸的方式,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最后使用分解检修的方式,相对设备的外部结构进行检查,再对其部件进行清理,然后完成整体的结构检查,避免遗漏,保证故障的全面性排除,对整体的故障进行处理。
3.3使用检测工具维修不可少
每种设备有其通用性,也有其独特性。各种专用检测工具、维修工具必不可少,也非常好用,很多设备在生产时就生产了配套使用的专利、专用工具。也只有专用工具才能检测出故障所在。并告诉排除故障的维修方法。
为了保障电气设备良好的运行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必须对其进行检查与维修,以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调查研究、逻辑分析法、试验法和测量法,是几种比较常见的电气设备检查方法,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应该结合电气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在电气设备维修时,通常采用定期维修、被动维修和计划性维修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提升设备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志浩.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方法探析[J].科技风,2019(04):191.
[2]赫婷婷.关于电气设备检查与维修方法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206.
[3]李佳慧.电气设备维修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9):13.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