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或者教学模式,合理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该教学模式可以转换师生角色,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激发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助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要理解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所在,进一步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能,助力数学课堂的高效施教和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将就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开展;策略;探究
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言,合作学习模式指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就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学习和小组研究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小组为依托,以问题为指引,以课堂互动为途径,以分组呈现为展现方式,可以较为充分的体现班级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助于全面的浓厚课堂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合理的将该教学模式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助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重视小组的划分
小组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依托和前提,只有小组划分科学与合理,学生才能在小组范围内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和谐、高效与有序的探索,进而可以提升合作学习的开展效能,因此,数学教师要进一步重视起对小组的划分工作。例如,在具体的划分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不妨先内定几名实力均衡的小组长,并规定好每个小组的员额,如可以为5人一组或者6人一组,之后则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觉得“靠谱”的组长为一组,并让每个小组的组员相互进行熟悉,说一下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所在,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较好的进行任务的分配。此外,高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后续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的需要对相应的小组进行灵活性的调整,以让每个小组的人员组成始终是科学的。
二、精选探究的问题
学生是以问题为指引来开展合作讨论学习的,问题设计的质量是高还是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的讨论学习质量,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让高质量的问题助力学生在课堂进行更加有效的探究学习。
例如,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让问题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尽可能的涵盖到相应数学章节的教学知识点,并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函数及其表示》小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以下探究任务:讨论构成函数的基本要素;探究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方法;探究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函数定义域的方法等,让学生围绕着具有概括性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进而来全面化和具体化的学习对应的数学知识内容。此外,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提升探究问题设计的指引性,并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学习。
三、发挥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的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当主角、挑大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在课堂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在合作学习模式下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做的工作更多、更重,还需要数学教师进一步的提高认识,有效的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主要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素材,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和学生一起明确探究的任务,较好的对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秩序进行维护,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在课堂的讨论学习活力和讨论学习热情,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的助力学生在数学课堂进行更高质量的合作学习。
四、注重总结和归纳
当学生在课堂的合作讨论学习进行到尾声之后,高中数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一方面,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成果分享,如分享最终的知识学习成果、得出这些结果的基本过程、每个过程中组员之间是如何进行配合的、各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哪些瓶颈问题等等,而数学教师则可以给予每个小组的学生精准化与公正化的课堂评价。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则要对课堂的讨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并运用丰富的案例来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和解决,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所在,积极的强化对该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重视小组的划分、精选探究的问题、发挥教师的作用、注重总结和归纳等,有效的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助力数学课堂的高效施教。
参考文献:
[1]康仔林.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3):81.
[2]潘冬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08(06):28-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