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力的提升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学习讲究学习和联系,当前的学习对之后的学习影响重大,所以,在数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自主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力 培养策略
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力包括意识和能力,如果没有自主意识做前提,学生的能力提升会较为缓慢,如果没有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在低效的数学学习中逐渐消耗殆尽。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力,就需要对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能力进行双重培养,让学生同时拥有意识和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进行一定的优化,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促进他们数学自主学习力提升的策略。故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强化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自主力提升的前提,并且自主意识的提升对自主力的提升具有强劲地推动效果。所以,对于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鉴于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又鉴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趣味性的事物好奇心较重,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的事物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觉得有趣,或者本身很有趣,可以引起学生关注的事物与数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中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时,我根据学校的建筑绘制了一张学校的地图,并将这张地图中展示给了学生。在学生熟悉过地图之后,我用地图给学生设计了游戏。展开来说,地图上的图书馆、超市等图标上有红色标记,标记了红色的这些地方代表着有奖励。学生要想得到这些奖励,就需要指挥着同伴从校门口出发,按照“往什么方向走多少步”的形式进行指路,直到拿到奖励。奖励不多,大家需要争抢。学生对这样的游戏设定非常喜欢,只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对于方向并不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方向知识的意愿非常强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悄然而生。通过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之处,并自主地进行数学学习。
二、优化自主能力
在数学中,自主能力并不是指单一的某种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探索力、思考力、整理力等等。所以,教师要想优化学生的自主能力,还需要在数学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多面能力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悬念,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又或者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等等。教师对学生的磨练越多,学生的自主能力就能得到越好的优化。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虽然这部分内容在数学上,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对于年、月、日并不陌生,比如,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日是何年何月何日,记得非常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年、月、日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鉴于此,我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进行了学习。并且,在学生的学习开始之前,我给学生提出了建议,即按照数学课本中的小标题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最好能做一定的笔记。这样的建议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知道这部分数学内容中包含了哪些知识。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建议,学生的自主能力会得到很好的优化。
三、活化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数学自主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要想数学思维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其作用,还需要让学生具备数学思维,并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也就是说,数学思维不只一种,思维也不应当有定式,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多面数学思维,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思维进行灵活的运用。为此,教师应当设计多种趣味性的方式,比如趣味游戏、趣味问题、趣味情境等,致力于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活化。
例如:在进行“数学广角——搭配(二)”的教学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服装搭配师的身份,让学生对图片上展示的衣服进行搭配。搭配的方式有很多,而要如何搭配非常考验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来说,我给学生展示的图片上有4条不同的裤子、5件不同的外套,和3双不同风格的鞋子,裤子加外套加鞋子算是一套,学生需要根据这些东西,搭配出较多的套装,搭配的方式越多越好。对于这样的服装搭配情境,学生非常喜欢,在具体的搭配中,学生需要考虑组合方式,又要保证不能重复,这对学生是思维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所以,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而言之,自主自愿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推动力,在小学数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让学生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进高效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磨练,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自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3.
[2]李志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