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不仅成为学生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机力量,还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内在保障,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有效备课;信息技术;合理评价
高中数学知识区别于初中,知识面广泛,知识内容多,知识难度呈阶梯形上升,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出现一定的学习难度,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并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同时,有效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数学为出发点,从“全面有效备课、借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评价”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全面有效备课,充分掌握学情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也是初步掌握学情的重要阶段。教师往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备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造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出现脱节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找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并展开教学活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充分的保障。
笔者在进行“生活中的变量关系”备课中,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函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学习,本节是为函数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知识铺垫,为了使学生明晰函数关系和依赖关系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和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以学生已学知识的相关问题作为教学导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再以生活化案例作为新课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为学习函数打好良好基础。
二、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机制,也是保持学习行为持久性的内在保障,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使课堂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氛围,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有效激发,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一种有力工具,它不仅能够以动画、图片等方式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给学生多种感官冲击,还能丰富教学用具,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笔者在进行“交集与全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并掌握交集和并集的表示法,考虑到本节知识涉及内容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但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基本关系,因此,首先以问题的方式展开教学,提出:“已知6的正约数的集合为A={1,2,3,6},10的正约数集合为B={1,2,5,10},那么6与10的正公约数集合C是什么?”学生根据集合关系的理解,得出答案。随后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用红色表示集合A,蓝色表示集合B,重叠的颜色表示集合C,给学生视觉冲击,他们感受到学习交集的兴趣,随后引出交集的概念。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交集的含义,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
三、科学合理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一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严重不符,同时,也会扼杀了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构发展性的评价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不仅对学生产生暗示和启发作用,还能使每个学生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进行“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函数和方程都有一定的学习,本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首先分发给每个学生导学案,确定需要探究的问题,如:“如何判定方程解的存在?”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他们都积极融入到小组讨论中,在此过程中,笔者进行巡视,观察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阶段,并进行鼓励与有效指导,一段时间后,请小组代表将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补充,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许、肯定,通过这一评价过程,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内在情感的基础。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这一理念区别与传统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是创新教学方法的有力保障,还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相契合,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在备课环节,应充分掌握学情,使教和学达到有机统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破学生的认知思维障碍,激发其兴趣产生,此外,教师也应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点点进步,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张虎.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
[2]张锋敏.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