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开展有效教学。相应的,为了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就要能结合实际,采用更加有效地教学策略对教学进行优化。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来说,有效教学对其意义更加重要。由于在初三阶段,学生才会借助到化学的学习,但化学又是中考所要考察的重要内容,相应的,为了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师就要能做出改变。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有效教学即是指有效化的教学,其是一种效率与质量并重的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科目,其在学生的升学考试中占有较高的分数,且这一阶段作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没有学好化学,那么就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能结合实际,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对自己的教学路程进行优化。而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优化,达成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法的偏差
在如今,还有一些教师仍然保持着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在进行教学时,更多的会让学生去听讲,而不会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去进行独立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当课的知识,但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教学脱离实际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化学是一门生活化学科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的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化学学习对于生活之间的作用,起学习兴趣受到了影响,且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感触也比较浅。
(三)实验教学低效化
当前有很多教师并没有重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知识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辅助工具,而忽略了实验教学本身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作用。这就造成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往往会让学生以单纯观察的方式进行,实验的形式也往往是演示实验,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了影响。
(四)忽视活动作用
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本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所要实现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却没有将其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而教师却并没有将活动的开展重视起来,这就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二、有效化学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际,引入生活实例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改进。在此,教师需要能明确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并要能认识到生活化的初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作用。相应的,教师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做出改进。教师要能联系当前授课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向,引入有效的生活实例,这样,在相应的生活实例的引导之下,学生就可以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之中的体现。此时,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化学的实际作用,其对相应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得到加深。
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在油锅被火点燃之后,为什么只要盖住锅盖,火苗就会自然熄灭?然后通过此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其中,教师在结合实际,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燃烧需要氧气。又比如,在“化石燃料及其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煤和石油,让学生思考其用途。而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当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中石油和煤所占的比例。
(二)善用教学工具,实现有效展示
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教师也需要能做到“善假于物”。教学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其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展现形式与授课过程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相应的,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改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并将其有效的利用起来。多媒体教学工具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最突出的特点即是其直观展示的功能。而由于化学知识所具有的较高的抽象性,若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有效的应用到教学之中,就可以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基于此,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教师就需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将多媒体有效的应用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展示。
例如,在“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对微观化学元素的有效掌握,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的应用起来为学生展示相应分子的三维图像,使学生明确物质的组成。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H2O(水)的三维元素构成,使学生明确常见水在微观尺度下的形态。
(三)有效教学分组,开展合作实验
鉴于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错误教学理念,若教是想实现有效的教学优化,教师就需要先能对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进行有效的改进。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教学时及作出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限制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点的改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实验教学的操作中,达成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而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能力发展程度的缓慢和学生能力培养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能尽量的开展合作实验,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更有效的发展。而若想开展有效的合作实验,就离不开有效的教学分组。相应的,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
例如,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对这一课内容的有效掌握,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合作实验,首先,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然后引导学生明确测量溶液酸碱性所需要使用的实际和具体的操作办法。在准备阶段完成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选取合适的溶液和物质,对其酸碱性进行测量。在学生测出相应的结果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物质中,哪种物质酸性最强,又有哪种物质碱性最强。
(四)联系实际内容,创建趣味活动
活动也是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相应的,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发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引用合适的内容,联系当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一系列趣味化的活动,进而能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为了有效的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除却需要考虑课程的实际情况之外,还要能考虑到趣味性对学生的影响,尽量选择更加有趣的内容设计来创建活动。
例如,在进行“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课的教学中,为来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发展,教师就可以基于此课的内容,为学生展示水的净化原理,为学生解析常见净水机的内部组成,在学生了解了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尝试着制作一台净水机。在各小组的净水机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一个小组制作的装置性能最好。通过此过程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做出调整。教师要能结合教学实际,引入生活实例;善用教学工具实现有效展示;有效教学分组,开展合作试验;联系实际内容创建趣味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慧.基于有效教学对初中化学课堂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7(21):28-29.
[2]白丽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3):153.
[3]樊晓娟.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