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作者:陈行飞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变革,有效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体会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变革,有效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它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体会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对有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实验教学
        高中是学生物理观念产生的“黄金期”,也是全面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缺乏一定理解,在思维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困难,长此以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及时发现学科内容和学生思维存在的矛盾,并运用实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领会知识,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物理作为出发点,从“借用信息技术、巧设课堂问题、重视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借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的整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一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它是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具象化的形态展现出来,使学生了解起来更加直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材内容,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使学生改变内在情感,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理解的难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进行“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并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考虑到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因此,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高山流水、瀑布、抛出去的铅球”等动态图像,这一场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引导学生找出事物的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在此情况下,启发学生探究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还增加了学生对重力相关知识点的深刻认识,同时,给学生视觉冲击,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自然的被吸引到教学场景中,焕发课堂生机的活力,从而构建起高效的课堂。
        二、巧设课堂问题,激活探究思维
        课堂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并作为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依据,还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巧设课堂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答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还能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保障学习的质量。


        笔者在进行“时间和位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并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考虑到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出示一系列问题,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首先设置问题:“每位学生回忆上学几点出发的?几点到校的?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怎么走的?”学生回忆和思考,一段时间后,请学生进行回答,在此基础上,引出“位移、路程、时刻、时间间隔”等物理概念。因此,通过问题的导向,不仅能够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知识结构,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灵活掌握了物理原理。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操作能力
        实验作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途径,教师往往以注入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没有具象化的理解,一段时间后,造成他们对知识点模糊的情况,因此,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按照实验方案动手动脑进行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逐步形成物理观念,从而培养物理素养。
        笔者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首先以生活问题作为导入,提出:“同学们,你们在骑自行车时,停止蹬车,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都纷纷回答:“会滑行一段距离”,再次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产生了好奇心,伴随着学生们的求知欲,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运用“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实验用具展开实验活动,并用小球开展对比实验活动,依次测量小球的滚动距离,学生总结出:“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如果接触面光滑,小球的运动则会永不停止”。通过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逐步建立了科学观念,还使他们深入理解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成为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这一话题,它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还为学生思维和物理知识存在的矛盾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借用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巧设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激活探究思维,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俊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8(1):157-157.
        [2]孟全海.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究[J].物理通报,2018,37(12):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