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诱发参与 激发兴趣 激发动力 树立自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优化教学氛围,诱发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要走近学生,亲近学生,让师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才有安全的心理环境,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时间和学习活动的权利是保障,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交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要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是平台,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广泛地多向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充分发表意见,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增强;让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是内在动力,教师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会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1.设情境,导好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每节课的引入,应根据课本。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课方式。如富有诗情画意的启发谈话,充满悬念的故事讲解,听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都……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变要学生学为学生我要学,主动参与学习。
2.寓教于乐,上好课。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活泼、好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进行灵活处理,设计各种游戏和活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在玩中学。猜字谜、找朋友、开火车、摘苹果、夺红旗、做一做、画一画、比赛、讨论等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特别是课堂表演这种形式更是受到学生的极大喜爱。在学习古诗《鹅》后,学生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把白鹅的可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之后,学生两个人一起合作表演,通过书童的顽皮可爱,诗人的失望惆怅,诗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上好课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关键。
三、运用激励措施,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愿学。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励要经常化,还要适时、适度、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与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坚持正面鼓励,运用语言、体态、手势、情感、眼神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使学生愿学。如“你真会读书!”“今天的表现真棒啊!”“你讲得真好!”。“你的声音真响亮!”“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这些催人奋进的激励语言恰似涓涓细流注入每位学生的心田,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快乐的喜悦中,能不喜欢语文学习吗?
当然,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学生,上课不喜欢说,不喜欢读,不喜欢问。主要原因是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被同学看不起,老师批评指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的送给他们激励的话语,激励的的眼神和手势。特别是学习困难者,既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又肯定他们在发言中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个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消除这些学生的惧怕心理,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
四、探究学习方式,树立学习自信,使学生会学。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需要参与意识,还需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保证学习的效果,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1.引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要求转化为学习行为和内部需求的中介。只有帮助学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学习的具体适当的目标,知道自己某段时间内该做什么,自己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产生持久的动力。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得越充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问。
3.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全员参与课堂讨论的氛围,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小组讨论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之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提问及课文内容营造出热烈讨论的氛围,启动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求异,求活。学习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根据学习目的不同由教师分组搭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4.让学生学会评价。
教学评价以往都是教师、家长和社会的权利。新课程倡导改变评价功能,使评价目的真正促进教师教,学生学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自评、互评,教师的点评中学会评价,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中自主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总之。要增强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还让其学会学习,在成功中树立学习的信心,这样学生才会得到自主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