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边亚玲

发表时间:2020/5/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边亚玲
[导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当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感体验:当对某件事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很忘我,不怕苦,不怕难,而且做了之后,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我认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天,我很荣幸能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转变教师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素质基础教育改革已实行多年,我们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应试教育下,教育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挥。在教育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陈旧,作业量大等现象,还有的教师体罚、挖苦学生,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下被动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了,这些都滋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什么有的学生上几天就跟不上、不愿意学了甚至不想上学了,就是因为以上现象的存在。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多学习,多鼓励学生。
        二、转变家长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还是处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中。认为,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就得教孩子写拼音、生字、算数、背古诗等,如果哪个老师或哪个幼儿园不教这些,就认为不好。孩子上一年级了,就开始择班,认为哪个老师作业布置得多、管理的严就要去哪个班级,甚至老师不留作业,家长给孩子到书店买练习题在家做,假期也不让孩子休息,请家教、补课。长期这样循环下去,孩子能不厌学吗?对学习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呢?所以我认为,家长应及时转变观念,给孩子营造一个优美的、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理念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的是过程。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不断尝试、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显得有声无色。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自主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展示自我,让孩子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自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应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学相长。老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总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用真情诱导每一个求知的心灵,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