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期   作者: 刘任辉 龚文炳
[导读] 我国的土地资源国情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摘要:我国的土地资源国情是,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为了确保土地整理项目作业计划实施有效性,满足耕地占补平衡、面积增加方面的要求,就需要对这类项目规划设计进行充分考虑,积极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予以应对,进而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及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专业保障。基于此,文章将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土地整理;规划设计;问题
        引言
        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影响规划设计质量的要素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关建议。
        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理论基础
        1.1土地整理的概念与内涵
        土地整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和瑞士,是指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土地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有效化的综合整治,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提升土地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的行为。我国大陆从上世纪50年代引进“土地整理”的称谓,台湾地区则称之为“土地重划”,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基本相同。土地整理的主要措施有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治理、土地改良、土地保护、土地整治等等。简而言之,土地整理就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已达到土地资源重新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1)通过对土地整理功能特性及项目自身情况的综合考虑,关注科学规划,可为农田生态环境状况及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提供专业支持,保持土地资源良好的利用状况;(2)加强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好相应的工作计划,可使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地整理工作质量;(3)在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及丰富的规划设计方法等要素的支持下,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效开展打下基础,也能丰富生态环境科学保护方面所需的参考信息。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项目实际情况了解不到位
        在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做规划设计之前,对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交通现状、水电资源及其他要素等重要因素的现场勘查、资料查证等工作不到位,加之工作过程中不细致,勘测工作不准确等问题的存在,致使项目规划设计人员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缺乏真正了解,在不全面的资料基础上,硬性展开项目规划设计,对实际限制因素考虑不足,以至于做出的规划设计与实际情况产生偏离,影响项目的施工。
        2.2设计环节的变更问题
        随着当前人们对于土地工程开发整理需求的增加,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应的我们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设计也随之需要进行改进。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不断的出现,在实际的土地项目工程设计的工作中,就很容易出现设计环节的设计变更情况,影响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


        3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研究
        3.1加强平整项目设计
        (1)积极开展格田清理工作,将原有田埂已有的杂填土、耕植土和草皮等清理干净,采用生土进行田埂修筑加固,硬化田坎;(2)强化旱地坡改梯整理意识,在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等要素的支持下,将相应的整理工作计划实施到位,并通过对平整过程中土层厚度控制、平整效果是否良好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完成好旱地改梯方面的整理工作,为土地整理项目设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专业保障;(3)在加强土地平整项目设计、完善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也需要落实好一般水田整理工作,结合田间灌水及排水要求,布置好沟渠,实施好相应的整理工作计划,提升水田利用价值,满足土地平整项目科学设计要求。同时,采用田坎修补、田面平整、挖设背沟等方式,加强一般旱地整理,并通过对秸秆还田及农家肥配合使用方面的思考,提高整理后的土壤肥力,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除此之外,项目区的地形地貌以及作物种植制度,尽量使平整工程的土方量最小,同时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项目区属丘陵地区,根据地形和高程,结合农田地块现状,采取全区域平整方法;进行土地平整时,总体以道路、沟渠分隔田块,遵循挖填平衡的原则,以田块(或格田)为平整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整治后的土地规划为水浇地和水田。
        3.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灌溉工程设计。根据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规定,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需达75%~85%。根据相关规范并结合当地已有灌区规划经验,确定设计灌溉保证率为80%。对地区农作物需水量的预测和调查,根据项目区实地调查及相关原始资料,项目区内现采用相应的灌水模数。据项目区工程布局,可确定各渠道的长度和控制面积,再由设计灌水率和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确定各渠道的设计流量。(2)排水工程设计。根据灌溉排水规范确定项目区的排水设计标准。依据当地有关资料,确定项目区设计暴雨量。对于控制面积较小的排水沟,在不超过作物允许的耐淹历时条件下,可允许地面径流短时间内漫出排水沟,因此,可用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径流深在规定的排水时间内平均排除的方法计算排涝模数或排涝流量。
        4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质量的措施
        4.1对设计机构和设计人员的资质管理。
        首先,应该建立对土地规划设计机构的审查监督机制,对存在不到现场勘查,只是依靠资料进行设计等现象的规划机构进行严格批评和惩罚,端正设计机构的工作态度,加强资质管理,对屡次出现问题的规划机构取消其资质。其次,对土地规划设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定期进行培训和考试,以及其做出的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考察,提高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对国家新政策和规则的了解,提升其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以使其做出的规划设计符合国家和实际情况。
        4.2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了DDB模式和CM模式,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些新型的管理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①DDB管理模式,在这个管理模式下,我们需要重点对项目实施的设计、施工方式以及招标这三个层面入手,并且这三个环节需要按照顺序进行,在完成后才可以进行工程的转交;②CM管理模式,也就是快捷路径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管理控制方法以及施工路径的改变来实现工程周期的有效缩减,从而满足不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结语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经济学、工程学、生态学、材料学、水力学、林学、流域治理学、信息学、运筹学、资源经济学等学科知识,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制定相应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
        参考文献
        [1]欧阳磊.文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3):143-145.
        [2]郑慧敏,刘艳,孙华.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6).
        [3]庞韶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尝试[J].智能城市,2018(17):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