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  邓大智
[导读] 小学开发设置陶艺课程,有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相互合作与实践能力提升。增设小学陶艺课程直接体现了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摘要:小学开发设置陶艺课程,有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相互合作与实践能力提升。增设小学陶艺课程直接体现了新课程教育改革理念,为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陶艺课程;教学模式;小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陶艺课程未有关注,也未认识到陶艺教学重要性。在小学阶段进行陶艺相关教学应该重在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沟通交流机制更顺畅。同时教师展开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创建和谐愉悦的氛围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小学陶艺课程将陶土作为制作原材料,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塑造的工艺课,可以贯彻落实美术教学新思想,为学生给予自由创造的艺术教学空间。利用学习欣赏陶艺的途径,尝试使用陶艺的制作器械、材料和制作整个环节,塑造体验陶艺学习的乐趣、方式,提升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了解人类文明的由来与发展,激发创造精神,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1)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自由地改变形体,从而激发其探索陶土塑造新方法的浓厚兴趣。这样,眼、脑、手等三者方面的协调使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实践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2)在陶艺课中,通过对原始陶艺、民间陶艺和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的思维与灵感,特别是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创作主题的设置,引导儿童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空间的想象力、形象的创造力等得到综合性的锻炼。
        (3)在陶艺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问题的探讨与分析等合作与独创相结合的学习体验,及对泥料粘合、色彩处理、焙烧温度、陶坯的保护等初步的认识与尝试活动,促进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萌发科学技术的精神。
        (4)在陶艺课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与不同地区及同学之间作品的评价,对创作过程中的情节交流,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关爱,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
二、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及遵守可行性原则
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的陶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延续至今,享誉世界。中国陶瓷艺术之所以如此备受世人关注,是因为其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份特殊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到近、现代,中国陶瓷艺术在世界上已风光不再,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陶瓷艺术要发展,陶艺教育是关键。
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所以课程开发设计环节必须可行,由于进行陶艺教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其中师资力量必须充足,才可满足陶艺课程的教学。除了需要师资力量之外,还需要学生家长与政府机构的支持,购买用于陶艺教学的工具、原材料等,实现陶艺教学所需,同时也是进行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


三、小学陶艺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立前期,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适量、适时的引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陶艺课程是一门新兴事物,学生通常未学习该相关课程,对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利用其特征更便于为学生讲授详细的陶艺相关内容,让学生对陶艺课程具有更全面的认识。泰戈尔曾讲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但因为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展开,不可只填鸭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兴趣点、学生差异性进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例如,在制作陶艺作品的同时为陶艺作品加入卡通元素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展开互动式教学。将以往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切实改变,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教学趣味性及学生学习主动性。
(2)营造开放型教学氛围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是必须的,生生间关系也可创建合作关系,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来讲,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后,学生独自完成教学任务,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都较为不理想。若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组内学生交流、分工、合作完成创造,此时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和帮助,会让陶艺学习和创造环节增添一定趣味性、更充实。将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成分打破,学生由此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乐于接受的知识的大转变,这样课堂氛围不再乏味而是轻松愉悦,实现了学生陶艺制作和合作、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目标。
(3)科学高效使用校内外资源
在陶艺课程未开设之前,大多小学生对陶艺知识了解不多,有些根本就不知道陶艺概念。所以开展陶艺课程教学的前期,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采用直接性的教学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更难。小学生是低龄儿童,了解陶艺的途径不多、难以下手。教师在校内主要是收集整理有关陶艺的图片、视频及文字等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建立一个了解的渠道,作为陶艺课程补充说明部分,并可鼓励学生自己或与家长一道整理相关素材,可在物质或精神上肯定学生的行为,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校内教学重要,同样校外资源也是促进学生认识陶艺的手段,如校外的历史博物馆、专门的展览或商场里的陶艺工作室等地均能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陶艺提供支持,让学生感知陶艺之美,在这样的陶艺环境更有利于陶艺教学。
(4)与激发创造力相结合
陶艺课程开发与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学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注重学生的创造过程,激励学生创新,并加大学生的创造潜能的挖掘力度以此达到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现代的陶艺在多年成长以后大概可分成具象形与抽象形两类。前者更重在写实。学生在创作具象形态的陶艺作品时需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与物,创作出活灵活现的陶艺作品,从观察人与物过程中发现异同是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主要渠道。而抽象形态的陶艺作品设计通常较为夸张,选择大胆抽象形式以此达到蕴含之意和意境的表现。在学生创作该类陶艺作品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以设计来表现,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束语
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陶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如今是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时代,非常多的学校已注重陶艺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传统艺术文化和现代教学完美融合,可以使得小学生在了解与学习传统陶艺制作技艺的同时对挖掘小学生在创新潜能以及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观等方面提供非常大的动力。不仅如此,进行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在现代化教学建设中的意义也是重大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苏莲城 . 小学陶艺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以胶州市三里河小学为例 [D]. 湖北 :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 刘子鹏 . 陶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 [J]. 教育观察 ,2017,6(22):124+126.
[3] 刘彦如 . 信息化背景下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J]. 艺术科技 ,2018,31(12):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