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思维在高危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运用冯杰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冯杰
[导读] 何为“中医”,“中”这里指的是中庸之道,是集儒释道大成于一身的国学
        摘要:何为“中医”,“中”这里指的是中庸之道,是集儒释道大成于一身的国学;“医”指的是医人先医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医生,“辨证”我们后面会专门讲到,这里就不解释了,大家都知道。西医给病人做手术,不管大小手术,即使有保障,也要签个协议书,是推卸责任一种表现,也是完全没有把握的表现。按其西医“局部观”思维,只要割完割好就算成功,只能治标,还会不会复发反弹,能不能治本,就不是它考虑的事情了,或许这也就是高危企业对安全管理的一些类似症状。而我们中医不管看什么病,从来不是头痛光治头,脚痛光治脚,而是用整体观,标本兼治,就如这次冠状肺炎,为什么美国、德国、意大利医疗技术、设备那么发达,却不能控制住疫情,而我国条件不如他们,却控制的这么好,中医功不可没,来至于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防控,来至于对病情的辨证治疗,来至于中医“整体观”思维自信,“勿忘治病必求于本”中医理念。而企业接连发生几起事故,人人就会对安全谈之变色,不知所云。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我们是不是,首先要借鉴一下中医“整体观”思维把控,“勿忘治病必求于本”中医理念。从自己思想根子里自信起来,就连我们习主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为什么还要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加上文化自信一样。引申到我们企业安全管理上:道路定方向(安全指标),理论是指南(安全规程),制度是保证(安全制度办法),而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以上三个自信的方方面面,而且更广泛地深入到人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就给出了明确的诠释:要想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必须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的有效性,中医或许就是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手段之一。国家的伟大复兴梦任重而道远,而我们高危行业安全却是迫在眉睫,因为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一切。其重要性和必须性就不言而喻了。今天,我们就用中医辨证思维来给高危企业安全管理,把把脉,会会诊,开开药,“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共同来开创安全新局面,从而实现安全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中医辩证思维  高危作业  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忌’“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在中医上讲:是指身体状态不好,导致无法食用营养或药效太高的食物或药品。就如企业的安全工作,只要一出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轮番检查,是外因。那么煤矿内部了,因为安全方面出事了,说明安全管理、安全运行有薄弱环节,需要去整改,去整顿,措施方面:突击培训,频开研讨会、分析会、调查会、频发文件等,但效果呢?却不尽人意。就如我们体虚多病时,吃大量的营养品、保健品、药品。因为我们太看重我们的身体了,拼命的补养,结果了反而没有达到效果,最近死了的几个出名的养生专家,才四五十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思想观念上出了问题。中医养生、治病理念强调的是:不能过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吕氏春秋》指出“勿以厚生而害生”,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吧:企业一出事故,铺天盖地的培训,技能、案例成为培训内容主力军,大家凭着工作积极性,分析事故发生的时间点、概率、原因等等,内容讲给员工,下发给员工,员工思想上将会得到什么样认知,“安全无小事,安全无时点,就像心跳一样伴随着我们”。而我们的安全思想教育了,特别是管理人员思想教育了。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92号》第四条都明确规定:“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这个规定短短一句话,说清了安全管理方面主次关系:教育>培训 意识>能力,我们思想课进教室了吗?我们那么多的搞思想工作者上讲台了吗?难道一直在培训员工专业知识、技能知识,这就是实东西。或许我们应该静静思考一下,我们管理人员用身体上勤奋来代替或弥补思想上的懒惰、思维方式转变,本身就是一种失职。煤矿只要一发生事故,管理管理人员就非常沮丧,没有了平日的所谓“自信”,我们在安全方面付出这么多,这么多培训,这么多会议,这么多文件,这么大的宣传力度等等。而结果却是这样,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就是中医里的“虚不受补”,这就是厚生而害生”,各种补品、营养品洪涌而至,吃是吃下去,吸收消化了没有,就像我们培训考试,考试成绩及格了,能不能用到实际作业中达到知行合一,才是关键,才是培训目的,学以致用。吃下这些补品,营养品,我们身体强壮了,气色变好了,就是有效的。但如果没有变化甚至虚损更厉害了,那我们就得及时寻找根源了,而不是一味的自以为,这是个补的时间问题,结果了,时间越长,对身体伤害越大。你为什么不从另外一个思维角度出发了,是不是脾胃虚弱,就根本消化不了,营养品、保健品反而成了身体里的“垃圾”,越补对脾胃伤害越大,吸收消化功能成为恶循环。就如同我们对安全管理一样,培训、文件、会议、考核、宣传等等的加大,像营养品、补品、药品一样让员工们吃下去了,员工素质就像身体一样,员工思想意识就像脾胃一样。反映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什么下了那么多功夫,反而体现出的是员工们精神上疲惫和理性上麻木,事故依然不断。那怎么改善,怎么彻底扭转了,身体是要从脾胃治,安全工作要从思想意识变。身体上在给补得时候,必须给脾胃留个消化吸收空间;安全管理工作加大的时候,必须给思想意识留个反思时间。“掌握安全主动权必须从反思开始,反思就是对一个人在思想、工作中存在的不正确的理念,不科学认知,不安全的行为缺乏和责任、不好的习惯进行的,反思是触及灵魂深处的自我觉醒。唯有检讨反思才能找到差距,才能修正,才能进步。谁反思,谁进步,谁麻木不仁,谁就要出问题。安全主动权要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从反思开始。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惨痛的事故教训,更加警醒自己,珍惜生命,敬畏规程。反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养成每天每时反思的习惯,只有保持敬畏,保持反思力,才能把工作做到位。”这就是安全管理思想上的一副“良剂”!
        关键词:教育>培训 意识>能力!
        一个好管理人员就是一个好政委!

二、安全管理“不为良相 便为良医”
        这句话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好官,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谁也知道。为什么我引用这句话呢?大家都心知肚明,在高危企业,如果安全保证不了,其它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了安全,就没有了一切的一切。如果你不是足智多谋,你不是能力超群,你不是情商博众,不能很好的辅佐你的上级,但你在高危行业中能有救死扶伤的责任,在安全方面尽心尽职,无愧于自己内心,那你就对得起你的单位,对得起你的职务,对得起你的部下也就足够了。因为人这一辈子名利很重要,但能做些善事,有功于他人,勇于责任担当更重要!更无愧于你的内心!这里就需要讲个故事,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据《史记》载,魏文候问扁鹊说:“你们三兄弟中谁最善于当医生?”扁鹊回答说:“长兄医术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文候说:“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吗?”扁鹊说:“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利更谈不上了;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人们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及乡里,利也只是小利;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筋脉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天下,利也最大。”这便是企业管理培训课上被学员津津乐道的一个安全管理工作精典案例。
安全启示:
        大哥在安全工作上:始终遵循“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做法,结果是:名利没有,埋没于人海之中,故而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哥在安全工作上 :查隐患,搞整改,发现小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际,结果是:名利微少,牢骚满腹,只能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扁鹊在安全工作上:等出了大问题再处理,请高超的技术专家,耗高昂的费用,彰显领导之才能,专家之技能,还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结果是:名利双收,乐此不疲,“众人皆庸,唯我独秀。”
        在这我插几句话,其实在安全管理培训中,针对管理人员学员,《扁鹊见蔡桓公》要比《扁鹊三兄弟》更有说服力,更有针对性,对任职管理者安全启示作用更大,思想教育意义更深远,,就连中医中都有“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罪”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惹人烦啊!《素门》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之也。夫病已成而下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就是扁鹊三兄弟看病过程、结果,这就应了医学界那句话“中医让你稀里糊涂活着,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死去。”这里的“稀里糊涂”是指那些被医的人,没有看到事实的本质,而“明明白白”是指那些被医的人,看到的只是事实的表象。煤矿安全管理是不是也是如此?处罚>奖励  奖励>激励。这就是为什么发生事故后,人们都在忙培训、学文件、开会议、下处罚、搞整顿时,“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疾病 下工治已病”,大家都希望安全能长治久安,但怎么能长治久安呢?关键还是靠人了,但怎么才能把人们思想意识、责任心真正调动起来,在激励里面做文章,也搞个长效机制,国营企业对安全考核都是以一年周期为主,到期了就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对员工个体为什么不能在安全激励机制上搞“积分制”,一年周期考核兑现不要变,对整体考核可以这样,但在员工安全积分上搞长效机制是不是可以,如一个员工在生产中,一年内个人没有违章,这个班组没有违章,这个队没有违章,分别给于安全分,第二年、第三年依次翻倍累计积分(规定一个最高分数值),就像工龄钱一样,给个分值,不搞一刀切,该扣的扣,该奖的还奖,就像工龄费一样做到工资表上,这样会鼓励更多优秀有责任心的人愿意在一线愉悦的扎根,家属也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这样就会走出更多像扁鹊大哥、二哥一样的员工来,安全长效机制才能配套,才能有人为的支持和保障(生产一线提拔干部,安全积分作为一项硬指标也是如此,避免换领导、出事故、完不成工作任务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带来的安全人为潜在隐患因素)。
        关键词:1上工治未病 中工治疾病 下工治已病
                2治未病主要内容:调摄精神
                3长周期安全积分制
       
              
三、安全管理遵循“中医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辨证施治:指用各种方法全面分析病症的性质、原因、病人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辨证的结果,给于相应的治疗。这个辨证施治原则,值得煤矿行业管理人员学习,特别是中高层学习。因为煤矿是高危行业,一念就在生死之间。现在煤矿行业处理事故结果就像西医,让你明明白白接受痛苦,该吃药 吃药,该输液 输液,该手术 手术,看见高效有序,为什么还要复发了,转移了,因为它没有治了本,对症治疗治不好病根,对因治疗才是根本,我们的整改是不是也是如此。而中医辨证施治就做到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中医辨证施治是据病因施治,而不是据病像施治了,这就是我建议大家搞安全管理工作者为什么要有中医思维的意义和目的所在。如果大家感受不深,或认知角度不同,结合各自单位实际发生事故为例,发生事故,是偶然还是必然,是我们管理不够勤勉,还是我们管理的思路出了问题了。这还需要用中医里面一个思路来解释它,来辨证它:“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在表、腑的病症为实证,在里、脏的病症为虚证。母子是按五行五脏相生相克原理来说的,就按事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吧:国营企业在资源配置、管理、技术、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是相对不错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环境卫生整洁一新,衣着办公秩序井然,越是这样,越要防患虚症演生,当有小而频虚症发生时,补母应当机立断,这个“母”就是干部,干部队伍发生了问题了,给于必要整顿,事故既然已经发生了,整顿期间结果,培训的还是那些员工,实在该侧重培训教育教育干部。再如民营企业:大部分工作条件相对薄弱,员工综合素质比不上国营,属实证。应采取泻其子的思路,员工就是那个“子”,我就不深说了,简单说:在事故后,应对基层员工整改整顿力度大点,侧重培训教育基层员工。不能用同样整顿方式对待事故发生后整顿模式,这有悖于上述原则。安全管理是高危行业经营管理最重要内容,没有之一。大家或多或少知道或学过著名日本管理专家、企业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我们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其实都在套用了,但我认为,稻盛和夫“阿米巴”虽然好,对我们高危行业来说,生搬硬套用,只看见考核明细化了,员工责和利共担了(人人都是经营者),管理规范了。经济效益提高了。稻盛和夫再是管理专家,但他是日本人,量体裁衣按日本国情和民风制定的,日本国民综合素质高,倡导是耻感文化,所以很匹配,很实用,很成功。但对于我们煤矿员工素质普遍不高,员工小农意识浓,或许在使用“阿米巴”的同时,经济效益提高时,你的安全方面,看似面面俱到,但实际却得不到保障,经营管理模式必须和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相匹配时,才能真正发挥出最好的综合效应来。否则只能顾此失彼。而在高危行业,安全才是真正第一效益,华为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模式“责任中心制”,值得高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参考,经管部门如何从阿米巴和责任经营制中寻找突破,阿米巴里人人都是经营者,我们日清日结已经能做到,最重要的安全呢?是否在考核比重上能重新认识:如机关、后勤、管理人员在工作一线天数考核所占权重大点,跟查出隐患多少,是否实用跟工资挂钩,人人都是监督员或许才能起到一定的实际作用。如何能做到入心入脑,就需要党群部门来完成,任正非那么人才济济的高科技的企业理念也不过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自我批判”,紧扣责任中心制,做到中医里的“形神合一”,这个形就是经管考核,这个神就是企业文化。文化最大的作用是营造活力,而活力的源泉是创新,而不是复制,而应该下沉到员工人性身上去挖掘,否则造成的只能是员工精神上的疲惫和理性上麻木。我们的人力资源部们应该借鉴借鉴华为的已成熟的办法,“一线员工应加强短期激励机制,中高层应加强中长期激励”,只要认真看《华为人力资源纲要》那本书,就能找到答案。只有以上部门,以及所有部门都行动起来,齐抓共管才能见到实效!我们各部门对安全工作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我们管理者应该好好想想。学而不思则罔,你仔细琢磨分析,你就会发现其实华为责任中心制也是阿米巴的经营模式,但在企业文化和分配激励机制上略有不同,侧重为:日本企业文化是“和”“家”文化,员工基本是终身制的,这是和阿米巴成功相匹配的地方。而华为从中国国民综合素质不高实际出发,企业普遍寿命短,从“人性”这个点,演生的“以奋斗者为本”企业文化和激励机制,成功运行责任中心制也就得心应手。因为安全从来都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事,是我们所有人,所有部门的事!
       
       
关键词: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2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企业经营模式和文化应相得益彰
              4齐抓共管才是安全“安全”着落的保证
         最后送我们高危行业管理者一句话:“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作者简介:冯杰,政工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凯嘉员工学院副院长、集团规划发展处副处长、矿党总支副书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