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之中,通过对既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总体管理效率与质量,而且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本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引言
我国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方向加以确定,建立起全新的发展目标以及新型的战略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在社会市场当中的竞争力,迎接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依照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组织模式,保证建筑工程的更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1传统项目管理模式(DBB)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指的是业主邀请专业的建筑工程人员和工程咨询人员对建筑项目所具备的可行性、效益等所进行的前期调查研究活动。建筑项目在立项审批获得通过后需要开展设计阶段的工作,而有关施工招标工作的准备与设计阶段的工作是同步开展的,然后再通过招标程序的履行来确定工程承包商。业主与承包商完成施工、设备供应等合同的签订,再由承包商来明确分包商来签订材料供应等相关合同。业主单位安排业主代表来负责与咨询方、承包商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监理人员主要负责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等事项的监督管理。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在选择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等事务上有着较大的自由权,对设计的方法和结果拥有发言权;在综合各参与方利益的前提下采用都可以接受的合同,从而为业主的经营管理风险的有效管控创造便利条件。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项目建设的有关工作虽然可以平稳有序的开展,但是存在着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管控效果不佳等问题与不足,并且工程的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1.2设计-建造模式(DB)
“设计-建造”模式在具体的应用当中,由业主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标准以及投标人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然后履行招标程序来选定DB承包商,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交由承包商来负责完成。在职责划分方面,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所有环节的责任均有承包商来完全承担,业主只需要做好沟通协调以及监督工作,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对承包商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设计-建造”模式的应用效果具有加强的可靠性,负责项目各个环节的承办商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来处理项目设计、施工质量管控、施工进度以及资金管理等工作事项,既能够有效的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还能够缩短项目建设时间。但是,该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承包商承担过于重大的责任和风险,业主所承担的责任和任务比较简单,这也就意味着业主对承包商无法产生有效的约束和控制。
1.3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组织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工作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模式,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传统比较相对独立的决策阶段、开发阶段以及实施阶段进行融合,并且在一个集成化的管理工作模式下来加以开展。在管理工作理念、管理工作组织以及管理工作方法上来进行全面的集成,同时在运营方和开发单位方面,通过使用公共和统一化的管理工作模式,来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统一化工程管理,实现了项目全寿命管理工作目标。建筑项目全寿命管理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理念,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核心在于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工作,并且对建筑工程项目规划目标和工程建设控制目标加以明确。为了有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周期管理工作服务模式,需要充分保证多方联合的参与管理模式来加以保障,业主方运营方以及开发管理工作单位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合和配合工作,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组织和管理,对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EPC工程管理模式
2.1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从经济层面分析,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则容易引发建设安全事故,最终不仅会延长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效率,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危害现场工作人员的财产、生命安全,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影响。EPC总承包企业要全面了解施工状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现场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意识;还要制定严谨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要求现场各部门、工序的施工人员,避免出现违规作业的情况,若发现有违规作业,则严厉处罚,在最大程度上形成行为约束,从而提高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现场施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促使项目有序进行。
2.2严格审核工程造价
若总承包企业没有提前了解各个工程的具体造价,则无法有效降低经济管理风险,存在一定的经济管理隐患。因此,总承包企业要加强经济管理中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力度,分别管理人力资源成本、物力资源成本、基础设施及建筑材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工程造价。不同供货商、施工单位存在一定的价格、质量差距,企业管理人员要综合考虑这种差距,深入调查供货商、施工单位的资质与信誉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还要明确预算,提高预算的精准度;更要重视报审环节,强化报审管理,避免出现重复投资或缺项漏项的情况。
3建筑项目管理TIP模式的应用分析
3.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要预先采集项目外部环境的资料,确定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总体目标,并进行项目管理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使之落实于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分析项目活动实施与资源供应之间的关系,确保不同时间的任务与能力之间保持平衡。具体来说,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可以采用层次化的树状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划分为可以管理的单元,如项目分解结构PBS、组织分解结构OBS,使这些单元保持协调的关系。通过对管理单元费用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的控制,实现整体项目目标的控制。
3.2注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加强对4M1E的控制,一是要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实现对人的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特点选取适宜的人员进行操作。二是要进行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成品及半成品的进场检验和复试,优选材料供应商,加强材料检查和验收管理工作。三是要进行建筑机械设备的选型,明晰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进行生产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的检查验收、设备安装、设备试车运转等。四是施工方法的控制。要编制合理可行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注意对环境因素的控制,针对不同地质、水文、气象条件进行施工环境改善和控制,促进施工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结束语
我国项目管理工作体制在项目的建设工作上有着重要的突破,在一些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实施了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有效缩短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周期,并且提高了工程整体的施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思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智能化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2):152-153.
[2]刘永兵.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32):158-159.
[3]曾黄荣,付华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J].居舍,2019(29):127.
[4]边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J].科技风,2018(18):102.
[5]王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7,41(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