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周希海
[导读] 本文对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农田水利工程渗漏发生条件进行阐述
        摘要:本文对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农田水利工程渗漏发生条件进行阐述,主要包含有地理环境、工程施工、运行维护三个方面的影响;其次对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主要包含有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和养护与质量检测三个方面,以期为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渗渠道施工;农田水利;应用
        农田水利是一种将目标定位为农业增产的水利工程,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来使得农田水分情况、地区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和调节,并以此提升抗自然灾害能力,促使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为农作物生产提供有利条件[1]。防渗渠是对农田水利工程效果提供保障的关键,对其探讨利于农田水利工程发展。
一、农田水利工程渗漏发生条件
1、地理环境条件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环境地理条件均有所差异,这也导致土壤条件有所不同,不同土壤条件在渗水性能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防渗渠道建设施工工艺要求也相对不同。在进行防渗渠道的设计中,若是忽略土壤渗水效果,对于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实际应用效果也会造成影响[2]。比如渠道防渗处理的过程中,应用的是化学法,部分地区土壤中若是含有酸碱成分,凝固剂与土壤酸碱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导致防渗效果有所差异。
2、工程施工条件
        防渗施工技术是为防渗渠道质量提供保障,这也说明了施工技术是影响渠道发生渗漏的关键条件。在现阶段中,农田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包括有固体防渗施工技术、液体防渗施工技术,技术实施的目的是进行渗漏渠道水源堵塞、加固水渠防渗层等。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施工条件达成应用要求,混凝土配比不当、涂层厚度不一等因素,都会导致防渗渠道实际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3、运行维护管理条件
        建设工程必然有其使用寿命,但是使用寿命也会因其使用时长、日常运行维护等条件发生改变。防渗渠道在完成施工之后,因气候条件等外界因素,导致渠道质量受到影响。比如混凝土防渗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气温提升会发生热涨反应,容易出现裂缝情况,而发生裂缝就容易倒导致渗水现象发生。部分渠道受到堵塞、曝晒、水流等条件影响发生了渗漏的情况,如果不修补,随着时间迁延渗漏只会愈演愈烈。
二、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施工准备
1.1施工设计及场地准备
        在进行施工前,要保证防渗渠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防渗渠对于应力要求一般会较为低,所以土壤固化中达成自然排水就能负荷相关要求。于此情况下,土方施工需要保证施工准备阶段实施。在施工准备阶段中,有三个要点,其一是施工设计准备。施工前期按照灌溉设施、当地地质条件、农田水利设施总体布置来进行施工计划完善。设计中最为主要的还是对渠道断面设计进行加强,按照相关公式进行渠道水深和宽深比的计算,按照公式计算得到的渠道宽进行断面尺寸的设计。计划中要包括具体的工程走向、工程量和工程周期等内容;
        其二是施工工程准备。在施工工程准备中,主要是土方开挖,按照施工线路及规划安排,对预建设点位土方提前进行开挖。开挖之后要在自然风干的条件下,曝晒三十天。再之后,土壤要使用强夯等方式展开集成加固,并计划进行外模浇筑施工。强夯处理前,还需要先进行清渠、处理,再进行夯实。也就是对渠床多余的淤泥及杂质、土壤等进行清除,之后对渠床进行回填处理,选择方式效果良好的土壤进行填方施工,比如黏性土壤。最后选择打夯机进行渠床基底夯实处理。具体土方施工中放线、转角规划、直线规划等都要保证合规、合理;其三则是进行施工材料的准备。施工材料准备中又分为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的准备。施工设备要根据施工程序及进度实施具体排布、规划,保证设备养护达成要求,对于设备进场、水电等做好准备和规划。施工材料根据相关混凝土施工要求实施,同时做好进场管理和采购质量控制。


1.2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质量控制主要是对配比质量、骨料质量、水泥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控制。水泥质量控制要选择长期合作厂商,以此来保证货品质量。供货商要根据批次进行检测报告的制定,以此保证原料质量。骨料质量需要对粒径进行严格的把握,根据相关的配比要求,对骨料粒径严格进行控制。砂石中不能有杂物,若是有杂物则需要对其清除。配比材料进行控制时,要能够根据有关施工经验、要求提供多样配比方案,这些配比方案为配比设计方案,并非为最终配比方案。最终配比方案要经过实际检测进行确认,施工时要根据最终确认的配比方案进行配比,严格保证质量达成要求。
2、施工过程中的要点
        防渗渠主要为混凝土现场浇筑为主,根据施工环节的不同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
2.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是指浇筑块和浇筑块间垂直结合缝隙、水平结合缝隙,同时也是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对于施工缝的处理是较为重要的,若是没有保证施工的完全结合,后期便会出现渗水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使用高压水枪对其周围固有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水泥磨的清除,以此使表层石子呈现出半露的状态,最终成为有利于层与层间结合的不平麻面。由此在展开新混凝土浇筑时,就能充分的与老混凝土面结合。
2.2支模处理
        模板的安装施工,要根据施工图纸展开,先进行施工放羊,在关键结构处要尽量多的设置控制点,以此使日常检查更为便利。在日常施工中,要经常对结构进行检查,同时保证设施的固定,预防模板发生倾覆的情况。模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其支撑为地基,以此使其稳定性得到保证,能够有效预防摆动、滑动的情况出现。
2.3收面处理
        要保证防渗渠衬砌收面的效果以此,才能保证衬砌面的光滑平顺,降低衬砌面粗糙率,由此就能使得衬砌面输水效果得到保证,最终使得防渗渠的防水效果得到提升。收面过程中,要对其表面平整性进行保证,不能使石子出现外漏的情况,更不能有蜂窝麻面的情况。
2.4拆模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混凝土完成初凝才能进行模具拆除。在进行模具拆除的过程中,要尽量的保证精细,以此避免成型混凝土的结构与形状受到损害。进行模具的拆除过程中,要将模板一端轻轻抬起,之后在背面不断进行敲打。在模板完全松动后,再从另一端取出,取出过程要保证缓慢。这种操作下,就不会导致模板被敲坏,更不会导致模板平整性及整洁性受到影响。使用完毕后,模板需要进行清理和校核。
2.5回活施工
        通过上述各阶段使得主体施工基本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防渗渠道表面展开系统的回活施工。在进行回活时,要重视防渗渠道表面的处理,对具有明显凸点、凹陷的情况要进行处理,保证其平滑顺畅,以此为农田水利工程整体使用效果提供保障。
3、工程质量监测
        项目主体完成施工以后,还需要重视到施工后的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中,可以分作现场养护及后续养护,施工完成6小时之后,实施现场养护,主要是进行混凝土表面洒水、塑料膜覆盖。对于防渗渠施工质量优化,还需要从施工工艺方面进行改进,这便需要对混凝土物料进行严格把关,尤其要重视混凝土骨料的设计。混凝土原料中,骨料是为最主要的部分,一般较为重视粒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质量检验。
结束语
        农田水利是实现农业增产有效的工程措施,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防渗渠道施工工艺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于农业水利工程有质量保障作用,使农业水利能够成分发挥其促进生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树田.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01-102.
[2]周圆圆.拉森钢板桩防渗墙技术在水闸工程防渗修复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7):146-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