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方面, 不仅有经济效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因此全球大兴水利水电工程,并逐步发展为人类社会走向长远的重要阶梯。但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环保管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本文主要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字:水利水电;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引言:水利水电工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举措,解决了地区之间供水不均,电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提高了生活和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主义构建方式等。但工程现场施工的恶劣性、复杂性,以及其他的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的认识,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保障自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必不可少,这就需要结合工程特点从材料、技术等方便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其正常运行。并且工期耗时长,三五年是常见的;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各界关注,所以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要求很高。但施工环境恶劣、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受气候、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和有害气体,飘至空气中,大量工业废水排向周围的河道或侵湿到土壤中,施工所产生的物质与周围环境的空气、植物、土壤、水相互融合、作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问题
2.1保护措施不到位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单位和管理者注重施工质量,却忽视了施工过程中使用建筑材料、车辆等产生的扬尘和其他有害物体,造成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 甚至频繁使用车辆产生的白色垃圾、粉尘污染和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施工现场随处堆砌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刺耳的噪音污染,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现场都可以看到。这一系类的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薄弱,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2.2监管力度不到位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主体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工程进度上,忽略了相关的环保工作,导致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强,没有制定环保工作制度和落实环保工作内容。而相关的监察执法部门因环保意识薄弱或是执法力量薄弱,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采取包容或莫不关心的态度,造成空气、水质、土壤等的质量极速下降,打破了原本的生态平衡,从而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降低。
2.3生态环境被破坏
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区多属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农田环境,森林、湖泊、农田等很容受到工程施工的破坏。森林和湖泊被破坏严重影响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农田被破坏一方面是影响当前年度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另一方如果工程中工业物品使用不当,会破坏农田的土壤成分。甚至是施工所用的大型设备设施毁坏道交通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的经济、生产力布局。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保管理措施
3.1 环境保护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同时也受周围环境的制约,为了两者和谐共处、共同可持续发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结合原则、共生互补原则、合理利用主体空间原则、循环在利用原则、谁开发谁保护,水污染谁治理原则等。从科学的角度合理利用水流、土地、森林、湖泊等环境资源,并与工程建设有机的集合起来,建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模式,做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另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科学合理的循环在利用,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工程成本。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水治理原则,是对工程开发和施工单位提出的新要求,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落实到人头上。
3.2 制定有效的防污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和恶劣,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后。施工管理放许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和条件、周围环境、周围民众生活习惯和习性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污管理制度。在市区施工,考虑降低噪音和粉尘对周围民众生活环境的污染,以及给予在噪音源和粉尘中作业的员工一定的防护措施,并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打扰居民休息、学生学习等。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施工,需要考虑施工材料、废水处理等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将对环境和植物的影响降至最低。所有的施工流程和时间都需要制定规范的制度进行约束,以预防为主,细化防污措施,并设立监督检查机制。
3.3 强化水污染处理
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水冲洗设备和材料,这些使用过的水都被归为工业污水或废水。因施工材料里含有化学物质,所以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相关的化学处理,且符合环保部门制定的排放标准。对于只是参有杂质的污水,经废水沉淀池沉淀后,可循环再利用,比如洒水抑尘。另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工人生活在施工现场,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这部分废水经过排放处理流程后,可以用于附近农田施肥。
3.4 强化空气污染处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产生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一方面来自易起尘的物料,另一方面来自施工土方。易起尘物料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可加盖篷布,卸货时减小材料落差等方式,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粉尘。硬化施工土方、设置冲洗流程,以及避开4级风力及以上风力天气施工,可以有效降低粉尘的产生;建立洒水制度、设立垃圾站等方式,可以有效沉淀和清除粉尘。
3.5 强化噪音污染处理
现场施工环境中,有各种大型建筑机械和运输车辆,它们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周围有居民或学校的地区。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段,并按照环境部门制定的噪音污染标准选用低噪音设备。大型机械的保养和维修要时刻跟进,保证机械处于高效率、低噪音的工作状态。另外,要加强现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意识,拆卸模板时防止碰撞事件发生。
3.6 优化固体废弃物处理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是主要的固体废弃物,相比之下生活垃圾较少,且易降解、污染性小,集中收集后由环保部门处理。而建筑垃圾包含了废土、水泥、沙石、木材等,需要由施工单位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标准化处理。所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从施工起始时便已经介入,施工单位须按照规定标准化施工,施工现场不乱堆放和废弃物,施工结束后全部清除堆放在施工现场和周围的建筑材料。规范固体废弃物运输制度,运输过程中不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3.7加强监管力度
对施工场所产生的粉尘、噪音、有害物体等,加强监测、监管力度。施工环境质量检测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定期检测,尤其是建筑材料中的沙石、混泥土,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监测。施工现场的区域划分也在监测范围内,施工场地和生活区必须分开,并种植绿化带。绿化带的空气净化和气体吸附作用要达到规范标准,给施工人员一个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相关的环境监管部门,要落实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护所配备的设施、制定的计划和措施,以及空气、土壤、水体、声音等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结束语:环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良性的环境是人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果放任施工现场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那么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恶劣。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重视环保工作,环境监管部门要严格监管施工单位对工业污染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置是否采取环保措施,以及是否规范标准。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