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牟平五爪山一黑牛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祝新政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祝新政
[导读] 五爪山—黑牛台金矿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东约20km处的五爪山一带,赋存于胶东东部的牟平-乳山成矿带内
        五爪山—黑牛台金矿位于烟台市牟平区城南东约20km处的五爪山一带,赋存于胶东东部的牟平-乳山成矿带内,金牛山断裂带的中段东侧。该地区是苏鲁高压变质带于华北克拉通的衔接过渡带[1],区内有邓格庄、南东庄两处大型金矿床,中~小型金矿有金牛山、腊子沟、哈狗山、福禄地、金青顶金矿等,分析其矿床地质特征,总结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 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大地构造位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Ⅰ级)胶南—威海隆起区(Ⅱ级)威海隆起(Ⅲ级) 乳山—荣成断隆(Ⅳ级)昆嵛山—乳山凸起(Ⅴ级)。金牛山断裂带的中段东侧,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系。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中金的丰度值高[2],荆山群地层作为牟平-乳山成矿带内金的初始矿源岩,在金矿形成过程中提供了金的物质来源[3]。区内构造极为发育,以断裂为主,以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北北东向断裂以金牛山断裂为主,区内该断裂长约12km,宽5m~25m,走向10°~15°,倾向总体以南东为主,局部近直立。带内硅化蚀变发育,另有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该断裂与区内金矿成矿关系密切,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控矿、赋矿构造。
       
        图1区域构造纲要图
2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目前发现9条矿化蚀变带,其中主要矿化带为Ⅰ、Ⅷ、Ⅳ、Ⅸ。Ⅰ号矿化带规模最大,宽3~20余米,总体走向15°,倾向南东,局部见北西倾,倾角60~85°。带内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蚀变强烈,由黄铁矿化石英脉、碎裂岩、绢英岩化二长花岗岩组成。该矿化带沿倾斜方向延伸深度较大,深部硅化较弱、钠长石化较强,局部黄铁矿化较强。
        矿区主要圈定了7个金矿体,其中Ⅰ-1矿体为主矿体,其次为Ⅰ-2、Ⅸ-1号矿体。
        Ⅰ-1矿体分布在Ⅰ号矿化带南段,形态较为稳定,为一隐伏矿体,总体走向14°,倾向南东,平均倾角87°,矿体长346m,控制最大斜深为431m,标高为-274m。金平均品位3.39×10-6(表1),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型矿体。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其两侧多见有绢英岩化碎裂状二长花岗岩,发育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蚀变。
        Ⅰ-2矿体分布在Ⅰ号矿化带中段,矿体呈陡倾斜脉状(图2),分布严格受压扭性断裂控制,形态较为稳定,矿体总体走向14°,倾向南东,倾角75°~89°,平均倾角88°。属于厚度变化较稳定的矿体。金品位1.09×10-6~9.47×10-6,金平均品位2.26×10-6(表1)。
        Ⅸ-1号矿体:位于矿区西南部Ⅸ号蚀变带内,平均品位2.81×10-6,真厚度1.31m。矿石为石英脉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
        表1         典型矿体特征表
 
                图2  Ⅰ-2矿体56-80线矿体联合剖面示意图
 
3  矿石特征及找矿标志
        本区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较少。根据矿石中矿物的共生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等特征,原生矿石为黄铁矿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见有破碎现象,呈自形-半自形粒状集合体,粒度不等,一般为0.3mm~3mm,小者一般为0.05mm~0.3mm;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的绢云母、碳酸盐等(表2)。矿石结构以晶粒状结构(图3)、碎斑结构、碎裂结构(图4)、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残余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硫。矿石中金含量一般1.00×10-6~38.60×10-6,样品最高品位为124.45×10-6,矿床平均品位11.52×10-6。矿石中除主要有益组分Au以外,主要伴生有益组分Ag平均品位18.69×10-6,S平均品位14.33×10-2。
       
        表2      矿石矿物成分统计表

        构造性质、矿石类型、多金属硫化物对矿床矿化富集具有控制作用。金牛山断裂带是整个矿区最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Ⅰ-1主矿体和Ⅰ-2矿体就赋存其中。金矿化与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当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呈细脉状或其含量较高时,金矿化就较为富集,其他类型的矿石金矿化则较差。在各类矿物中,金矿物以不同的形态赋存于黄铁矿中,根据光片统计,绝大部分金矿物与黄铁矿共生。
4 找矿远景
        (1)Ⅰ号矿化带内虽然圈定了共4个矿体。但对矿体深部控制较低,应当加密深部勘查工程,有望发现新矿体,扩大矿区的资源储量。
        (2)对Ⅲ、Ⅵ、Ⅶ、Ⅸ号矿化带勘探程度较低,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应当加强对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分析研究其侧伏规律,继续进行勘查工作。
        (3)矿区成矿条件较好,潜力较大,前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矿区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应加大勘查工作力度,加强对矿体赋存规律的研究,重点在深部找矿,以求取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胡芳芳,范宏瑞,杨奎峰,等.胶东牟平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J].岩石学报,2007,23(9):2155-2165.
[2]宋春明,崔书学,周明玲,等.山东省焦家矿区深部超大型金矿床及其对“焦家式”金矿的启示[J].地质学报,2010,84(9):1345-1360.
[3]吕古贤,武际春,崔书学,等.胶东玲珑庄金矿田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