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市政道路配套设施也飞速发展,地下排水工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部分地下排水管线设计埋设于城市老城区,老城区各类地下管线埋设比较随意且混乱,施工时没有统一规划,档案馆没有完整记录资料,无疑为穿越老城区的地下管道埋设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由于采用正常的开挖埋管技术或沉井施工技术非常困难,同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和交通较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开展科技创新,综合运用倒挂井+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避免和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施工进度,实现了预期计划,完成施工内容,降低施工成本,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地下排水工程管线;倒挂井;手掘式顶管
1、工程概况
某市政道路项目济河北路JW75-JW76#段污水管道设计管径为DN1200mm,JW75-JW76#段地埋2道高压线(南北走向一道高压线含3条10KV高压电缆,东西方向一道含2条10kv高压电缆,电缆均采用PE管做保护套管)、3处既有给水管检查井、1道纵向给水管道(给水管材质为钢化管,管径DN1200mm)位于设计污水管道西侧,距离稍远、2道纵向给水管道(给水管道材质为钢管、管径DN1000mm)。地下管线密集且复杂,采用倒挂井+手掘式顶管施工方案。
2、工艺原理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时,遇到地下管线密集、复杂地段,不能采用传统放坡开挖埋设管道,只能采用非开槽暗挖埋管施工技术。传统非开槽埋管技术为顶管施工,但是考虑地下管线密集、复杂,不能解决工作井下沉时正常通过各类管线,导致工作井遇到障碍物不能下沉。
为解决地下管线密集、复杂这一施工难题,项目施工技术人员经过探讨研究,地下排水管道工程采用倒挂井+手掘式顶管施工工艺,管线埋深较深,工作井深度超过6m,倒挂井采用砖砌加砼圈梁的复合式结构,倒挂井采用砖砌逆筑法施工,原理同逆作拱墙相似,也是用拱墙作为围护墙。倒挂井作为工作井,垂直分层开挖、分层砌筑、水平分段下挂,遇到各类管道等障碍物,可发挥工人灵活优势,对管道进行环抱钢筋混凝土加固,保证管道安全。
倒挂井施工完成,工作井内使用手掘式顶管进行管道施工,遇有其他管线可进行及时调整处理,保证管道安全、不被破坏,施工顺利进行。手掘式顶管施工就是利用人工挖土,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中继间等的推力,排水管道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受井内与检查井连接,将千斤顶等顶推设备吊出,这是一种非开挖埋管的施工方法。
3、施工工艺流程
由于工作井深度超过6米,工作井选型采用砖砌加砼圈梁的复合式结构。砼圈梁沿井壁方向每隔2m设置一道,井壁采用37墙体。测量人员对倒挂井位置测量放样,撒灰线确定工作井开挖边线,机械与人工配合开挖,垂直分层开挖、分层砌筑、水平分段下挂,倒挂井砌筑对称进行。
工作井施工的全过程均需要在无水状态下进行施工,在工作井外侧水流上游方向设置管井,深度20m,采取管井降水,保证降水深度降至井底以下0.5-1m。
工作井挖土开挖先开挖工作井井壁部分,根据要求首次开挖深度为2m,基坑开挖成功时立即浇筑圈梁,圈梁浇筑完后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砌筑井壁,首层墙壁砌筑完成后浇筑锁口圈梁砼。墙体达到强度后,人工开挖工作井中心土方,挖土采取机械与人工配合挖土、分层分段的方法,每层厚度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但不超过1m。工作井出土行式采用行车出土,将行车设备安装在工作井井壁上,行车支腿架下部下垫工字钢,行车由专人负责开启运行,且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件。
基坑开挖好后,既可按正常的砌井方法砌筑第一次井壁,砌井时机制砖要求润水,砂浆必须饱满,井筒体要求砌圆。井壁采用37墙体,即厚度为37cm,砌砖要求符合建筑施工规范。
待第一次井壁砌筑完成并养护后,即可进行下挂工序。下挂每次深度不宜超过1.0米并分6-8挂完成,上层井壁下的土方应最后开挖并预留好台阶,井中心的土方挖掉后对称在上层井壁下掏宽度约0.8米的土带,并及时从下向上砌砖,与上层井壁相连处用M20水泥砂浆填实饱满,必要时插入钢筋进行连接,接着对称开挖砌砖直到此层井壁完成。
当开挖至井底设计标高,将井底进行整平,经测量人员复核,进行30cmC15混凝土基础浇筑,并预留?600的集水坑,便于排水。
倒挂井施工完成后,地下排水管道埋设采用手掘式顶管施工。正式顶管前,先进行手掘式顶管施工设备安装和调试,主要是顶管主顶的油压泵、管路、仪表和油压千斤顶安装。顶管工作井起吊运输机械设备安装和调试。顶管施工中的起吊设备宜采用门式起重机,在受施工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钢管架卷扬机进行吊运工作。但钢管架起吊设备必须按“钢管架起吊施工方案”要求进行现场制作和安装,方可进行施工,钢管架起吊设备要编制方案和相关计算
顶管设备安装结束和调试后,把混凝土管安放在进洞口中心线处进行顶管施工。顶管安放要水平平稳,管中要与顶管中心线重合,同轴度误差要≤2mm~4mm。
管道安装同时要与千斤顶安装点置中轴线位置,误差值≤2mm~4mm。管基底要设置导向槽,确保顶管顶进时不会产生偏位。
顶管前安全测试含顶管顶压测试检测、进洞挖掘前的有害气体测试、初顶时要把顶压调整到最大负载值,控制值为≤34MPa,测试顶管受力时变形情况。有害气体的检测要用毒气检测仪器实地检测,当气体含量符合安全指标时,方可进行人工挖掘作业。有害气体含量超标时不能进行管内作业,要进行处理,排除和稀释气体有害含量,用通风机抽吸管外气体排入管内,达到混和调换的效果。
作业人员在确认安全的条件下进入工具管中进行挖掘取土作业,挖掘顺序应从管顶方向逐次向管底方向,不允许先下后上开挖。挖掘管口断面土层达到斗车容量时要及时运出,严禁超挖和长距离挖掘同步作业法,有宜于保证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进洞挖掘作业人员要有和管外人员及时沟通的语音信号或连络方式,保证施工置地有声,安全操作。
顶管在顶进时要先校油压表指数,保证无误,进行顶管作业。油压千斤顶在工作时要双顶同步,伸缩自如。顶铁制作材料要保证刚度,正常和超载顶进时不允许发生变形,而影响顶推质量。
当顶管完成从工作井顶至终点时,然后用吊车取出顶管工具,地下管线埋设施工完成。
4、操作要点
倒挂井施工前先进行井点降水,降水降至工作井基础底以下0.5m,降水后开挖井倒挂内土方,施工机械与人工配合分层开挖,开挖过程注意避免碰撞各类既有管道。
开挖及砌筑倒挂井必须对称进行,施工不宜过快,必须待上层井壁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75%后,必要时在砂浆中加入早强剂,井壁与土层之间的空隙应及时用砂浆填实。下挂每次深度不宜超过1.0米并分6-8挂完成,对称在上层井壁下掏宽度约0.8米的土带,并及时从下向上砌砖,与上层井壁相连处用M20水泥砂浆填实饱满。
为了加强井壁砌筑质量,砌筑井壁前严格控制砖、砂、水泥的质量,必须报验合格;砌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机制砖的湿度、砂浆的配合比、砖缝隙的砂浆要求密实;砌筑井壁8小时左右后,两天内对井壁散水养护。
倒挂井施工至各类管道处沿管道四周设置37*30cm钢筋砼保护层,钢筋配置按照圈梁结构设置,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管道悬吊保护采用双拼I45工字钢(每隔2m焊接加强钢板,加强钢板尺寸采用15*15*1cm)沿管道纵向设置,采用钢丝绳将各类管道与工字钢锁定,防止管道下部因悬空导致沉降,保证给各类管道的稳定。
倒挂井施工时应随时加强监控量测,保证工作井内工作人员安全,因天气炎热需要做好通风措施,工作人员上下时应设置之字形上下爬梯,工作人员佩戴安全帽、防滑鞋,工作井上下人员都配备对讲机。
第一节井壁应高出原地面50-100cm,防止雨水流入工作井,也起到井口防护作用。当重型机械在坑边作业时,应专门设置平台或深基础等。同时,应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振动荷载的作用。
在顶第一节管(即工具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隔不应超过30cm,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测量应在管前挖土后进行,根据偏差量修整管前土弧。
管前挖土是控制管节顶进方向和高程、减少偏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保证顶管质量及管上构筑物安全的关键。一般顶管地段,土质良好,可超越管段30-50cm,上部有构筑物地段,不得超越管段意外10cm,随挖随顶,管道周围一律不得超挖。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顶进中若发现油路压力突然增高,应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过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顶管误差校正是逐步进行的,形成误差后不可能立即将已定好的管道校正到位,应缓慢进行,使管道逐渐复位,不能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的结果。常用的方法有:超挖纠偏法、顶木纠偏法、千斤顶纠偏法。
5、结束语
采用“倒挂井+手掘式顶管”施工技术,在某市政道路项目济河北路排水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使每个工作井工期节约7天,且很完美的解决路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及检查井的基坑支护问题,能够保证地下管道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下挂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管线能够进行有效保护。倒挂井工艺对周围环境及交通影响较小、不受周围大环境控制等优点。手掘式顶管工作井占用场地小,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低,易于推广。不需要隔断交通,几乎没有地表沉降的现象,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可降低到最小程度,噪音以及震动都很小,可以在很深的地下埋设管道,施工成本低于开槽式埋设管道技术。
参考文献:
[1].高振中,人工手掘式顶管工作坑砖混倒挂支护井施工方法,《安徽建筑》 .2017
[2].牛正军、臧德胜,砖砌倒挂井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