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工程项目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增长。工程建设的投资金额也在不断增大,并且施工周期也比较长,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成本的增加。EPC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工程建设投资的风险,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投入的成本,能够很好的提高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EPC模式;造价管理;控制
引言:EPC模式是由设计、采购和施工的英文单词的缩写组成,这种模式是业主将建设工程的整体都发包给承包商,然后再由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过程进行整合,最终完成一个符合业主合同规定工程项目承包模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项目业主的关注,使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使建设施工及运营管理的效率得到提高。造价管理和控制是对EPC模式项目管理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对其重视与管理。
一、EPC模式的优点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责任更加清晰
EPC模式能够让工程造价管理的主体更加趋于明确,它的主要责任主体是业主和总承包商,这两者可以对不同的造价管理内容进行控制,让造价管理的主体可以保持责权分明,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总承包商和业主在造价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对提升工程整体的造价管理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二)设计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环节就是设计阶段的内容。在EPC模式的影响下,设计环节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也更加强大,这个环节让总承包商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权利,让其可以充分的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来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利用价值工程与限额设计对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进行有效合理的选择,从而更好的降低工程项目的造价。
(三)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业主参与度
在EPC模式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具有更高的协调性,并且比传统模式更具有优势。EPC模式能够让总承包商实现集成化的管理,让工程的各个环节可以得到更好的衔接,可以缩短工程建设的工期,减轻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难度,从而对造价管理的效果进行有效提升。EPC模还具有业主低参与度的特点,因为这种模式让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责任和风险,能够对业主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更好的缓解,让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沟通,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管理水平。
二、提升EPC模式下造价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设计管理的作用
设计环节要对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进行提升,因此需要对设计环节的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测算,要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合理的优化,避免地质勘察失误、设计保守与缺陷、经济指标适用错误等所带来的变更风险,从而更好的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另外,还要对设计和施工的特点进行重视,并与施工、采购进行高效的衔接与贴合,目前市场大力提倡BIM技术对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的作法,也为造价控制带来了技术、效率及经济效益上的提升,更好的实现了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二)明确各阶段造价管理目标
想要对EPC模式下的造价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需要对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在确保设计阶段的图纸满足功能、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利用BIM技术进行经济评估与成本调控,实现经济合理的目标;在采购阶段需根据材料与设备的种类,利用市场竟争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也可利用 BIM技术模型做好计划与实际采购量的成本控制,达到满足设计与施工质优价廉的需求;对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承包商在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项目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使承包商能够利用EPC模式对整个项目的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另外,还要对合同管理的制度进行重视,做到风险合理分担,方便做好整个项目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从整体上降低项目的成本及费用。
三、EPC模式的造价控制措施(如下图1)
.png)
(一)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实施项目控制的基础性环节,不仅会给整个项目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也会给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EPC模式下的造价控制需要将设计环节进行重点关注。首先,要对设计单位进行合理选择,总承包商可以采取招标的形式对其进行确定,在对合同进行签订之前,需要对设计单位相关资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合理的调查和评估,保证其胜任的能力,满足项目成本控制的技术要求;其次,要对设计沟通和协调进行重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总承包商要与设计单位就项目功能和要求以及成本投入进行细节性的沟通,并利用造价人员积累的数据库和BIM技术进行方案模拟、设计优化,充分实现建设投资的意图与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设计变更,减少成本投入,避免出现各种无效的设计成本;最后,在设计阶段还要注意不能突破设计任务书和投资评估的限额,达到设计阶段成本和由设计阶段产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双重优化,避免给后期的工程造价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采购环节的造价控制
采购环节对于项目资金的应用比较多,因此对该环节的成本控制也很关键。要想对采购环节的造价进行控制,需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供应商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要建立起透明的采购机制,对采购的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尤其要对业主指定的无渠道与市场的特殊材料要更加关注,还可以参考以往的采购经验,做好市场调研,与优质供货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让采购质量能够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求,避免发生冲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在采购的过程中,需要对采购清单进行明确,按照清单的内容进行采购,选定合适的招标采购方案,确定进场的批次、数量与时间,并确定采购的价格,确保材料设备采购的有序与合理。避免由于采购导致的时间与管理成本的增加。。
(三)施工环节的造价控制
施工阶段可以说是一项工程项目投资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阶段,涉及的面广,影响因素也比较多,也是投资比较难控制的阶段。其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的酬劳、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价格等内容,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因素导致了设计变更及返工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为了更好的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的设置,要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施工进度及施工工艺来对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进行充分利用、合理选择与配置,这样能够在对施工质量进行保证的基础上,降低相关的成本;其次,要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也要加以重视,对项目施工的资金使用也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还要对台账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分析,做好项目资金支付与项目完成进度的匹配;最后,要对施工材料的管理给予关注,落实限额领料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要对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的问题进行造价管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下,EPC总承包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样的也给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并利用目前市场的BIM技术对参与各方进行协同管理与成本优化,从而达到控制与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使项目投资效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蓝哲鑫.EPC模式下的工程总承包造价及其成本控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03):157-158.
[2]吴宇辉.EPC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6.
[3]秦文筠.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161-162.
[4]宋晓晨.EPC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