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是一个造价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是能力提升,总结交流的重要渠道。本文从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而分析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方法和对策,以期县级交通部门公路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有所进步。
关键词:公路工程 工程造价 控制
序言
目前,常规公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方法已较为成熟,大部分重大项目有专业造价人员甚至专门造价部门进行管理,造价管理趋于精细化。然而,许多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公路建设项目造价控制依然存在一些瑕疵:造价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依然不足;造价管理机构不不完善,造价控制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本文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各个环节入手,深入挖掘剖析项目造价控制的不足之处。从完善县级交通部门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高度,分析造价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造价控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工作深度不够
据有关统计资料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对一个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程度最高,可达80~90%,所以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高低①。但受资金投向、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设计力量薄弱等因素限制,许多县级项目从项目建议书至施工图设计,均达不到应有深度,甚至很多项目直接省略一些控制环节,导致“三超”现象(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大量存在。
(二)工期控制不到位
从造价控制的角度看,无论是赶工还是拖延工期,对造价控制均存在较大影响,赶工会导致建设单位出现索赔风险,拖延工期则会不同程度上产生合同管理风险,同样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原因。
(三)技术管理简单粗暴
1.签证不规范,送审程序不严格,存在先实施后补签现象。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严格履行签证程序;业主单位签证管理意识不强,对签证程序及时间限制未做强制要求。导致施工单位签证单送审时间严重滞后,甚至部分隐蔽工程未得到业主单位的批准就先行施工,事后通过协调关系,迫使业主代表不得不签认。
2.监理单位重质量管理,轻造价管理。一直以来,在许多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认为监理管质量,审计管结(决)算。因此,技术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并不要求监理单位就造价控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以至于监理单位职能未完全履行,甚至造成监理单位在计量资料送审的过程中也不加审查或者简单核对工程量后便签字送业主审查,业主单位人少事杂,更不具备严格审核把关的条件。计量资料中常出现重复计量、定额低用高套、选用定额不符合要求、随意调整系数等现象。
3.技术处理过于保守,缺乏造价控制理念。对于软基处理,挡土墙设计等过度依赖传统技术,软基处理盲目采用片石换填,挡土墙千篇一律使用重力式挡墙。此项费用若采用盲沟排水等农村公路非常规技术,不仅可以减少项目成本,还能优化管理,挤压出计量工作中在工程量上存在的水分。
(四)造价管理机构造价控制作用发挥不充分
1.没有设立专门的造价管理部门。许多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所辖建设单位在实施项目时没有设立专门的造价管理部门,造价控制职能简单合并到合同管理等部门管理,造价控制力度不够,职能不清,人员责任不明确。
2.造价管理人员年龄高,专业水平不足。经历多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后,存在企业造价工作岗位工资收入普遍高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现象,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一些西部偏远山区的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无法招录到能够胜任造价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从事造价工作的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老,对政策法规及相关规范了解不深,基本没有能力使用同望、纵横等造价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造价文件编制,更没有能力手算相关数据,且多为兼职工作,长期脱离造价工作岗位,难以深入管理。
3.上级监督及外部监督维度不够。
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多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点多面广,上级监督和外部监督幅度不够,介入时间节点、监督深度、监督幅度均达不到项目造价控制的要求,难以实现对项目造价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二、解决方法
(一)提高前期工作深度。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前期工作经费滚动使用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审查把关,确保前期工作达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减少项目前期阶段产生的造价控制偏差。
(二)优化工期管理。工期失控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为资金等问题会导致项目操作不规范,项目发包成本高,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建设单位应注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严格控制项目规模,优化工期管理。
(三)严格签证程序。
签证程度不规范,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带来直接的烦恼;给建设单位增加不必要的建设成本;有签证变更原因表述不明确、涉及工作内容含糊不清、签证时间不及时等问题,并有一些虚假签证存在。要严格执行签证程序,压缩不合理签证存在空间。
(四)强化监理职能。受传统思维的影响,许多管理人员认为,监理单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需要发挥造价管理的智能。这可能跟官本主义思想有些关联。部分管理人员认为,管钱,那是领导的事情;也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项目是需要做结算审计的,不需要监理管费用。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的职能被弱化为质量管理部门。实际上,监理单位人员履职不到位,监理单位的存在就往往流于形式,最多就是管控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难以深入管理项目。新形式下,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建设项目规模会大量增加,业主越来越难以实现对造价的深入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化监理单位的职能,将管理监理单位履职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目标,充分发挥监理人员在造价控制中的作用,已经非常有必要。
(五)建立创新鼓励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更新在社会进步和成本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单位及工作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建立起创新鼓励机制,强化用新技术的勇气。在项目合同管理中,应当具有变更提质减费,新技术创造和造价目标管理的奖励机制条款,鼓励各方管理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积极提出既能够保证质量,又能够节省费用的方案;鼓励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东西新事物,敢于作新的尝试;对造价管理实行总量控制,进行目标管理,建立起费用管理目标奖惩机制,促进各方增强费用管理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六)树立造价控制意识。造价控制意识薄弱是造价管理失败的根本原因,树立造价控制意识是强化造价管理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将造价管理作为考核指标,作为建设单位领导及直接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促进建设单位领导增强费用管理意识;其次,加强继续教育,促进建设单位知识更新,及时将新理念新思维植入到建设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头脑中去;再次,上级造价主管部门应经常梳理造价管理成功案例,下发到基层交通建设主管部门集中学习。树立起花小钱省大钱的意识,破除“请造价人员要钱,请审计要钱”的错误认识,促进建设单位通过聘用专业造价人员及专业造价管理团队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
(七)引入专业造价人员。因造价人员认定起步晚,适用范围小,行政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市场严重脱轨等原因,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普遍缺少专业造价管理人员。交通部于1995年12月20日发布《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1995年12月20日生效,到目前为止,造价人员管理办理仅颁布20余年。根据笔者长期观察,每年获得交通部颁发的甲乙证的人数极少,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交通部颁发的甲乙证与建设部颁发的造价工程师证书相比,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加之交通口的造价人员证书一直处于小众状态,从业人员也相对小众。目前,在公路建设市场上,对于具有获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所在企业基本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造价从业人员年补贴在5000元至12000元不等甚至更高。但是在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并没有相应的补助机制。在2016年以前,交通系统普通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超过3500元,当前,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也不超过5000元,许多具有相应资质,能力水平过硬的造价人员根本不愿意到这些部门工作。各单位也受到编制限制,没有编制招录新的人员,公开招录也时常招到不满足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以上背景下,许多县级交通建设主管部门长期处于没有专业造价人员,造价工作出现严重的外行管内行状态。要成功引入专业造价人员,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是建立相应补贴制度,对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按照市场价格给予一定补贴;二是成立专门造价监督股室,争取机构编制,专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三是可以考虑由市级造价站统一招聘一批造价专业人员,派驻各县区开展造价工作稽查,保证各县区都有具备专业素养的,用得起来的造价管理人员。
(八)强化外部监督。目前,外部监督介入不够,部分建设项目审计未参与,也未聘请造价咨询单位。许多项目审计不及时,有的项目完工后多年未审计。强化外部监督,引入可以相对独立开展监督审查工作的外部机构参与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项目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般而言,可以提请审计部门参与,共同聘请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造价咨询),做到审计工作过得去,业主工作好推动。此外,强化上级监督和社会监督也是促进造价管理精细化的有效手段。
①引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分析》,孙春景,工程经济,第28卷第5期,2018年5月
参考文献:
[1]徐锡权,厉彦菊,刘永坤,工程造价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苏自力,沈琛,大型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3]聂莉萍著,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及软件应用,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4]张鸽,基于工程实例浅议造价咨询机构参与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广东科技 2014.5,第10期
[5]刘燕,涂忠仁,沈其明,公路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7
[6]王民 代利嘉,浅谈公路工程造价“三超”原因及控制对策,建材发展导向,2011年01月
[7]孙春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控制分析,工程经济,第28卷第5期,2018年5月
[8]翟顺生,建设工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低碳经济,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