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如何提高社会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利用有限资源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出现一些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可以改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高的社会价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规划
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不断向前,耕地面积受城镇化发展冲击比较严重。所以,土地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使国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目前土地管理水平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土地管理需要进行整体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协调,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改革,所以对土地管理的应用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其管理策略及应用发展展开详细论述,从而分析并处理其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水平。
1土地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对特殊建筑的土地利用规划存在问题
在进行土地规划时,一些较为特殊的建筑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会对工程造成额外的损失,水利工程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工程,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规划问题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合理的土地规划,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施工,并对施工范围进行控制,不仅对水域生态环境有影响,还会对地面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同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土地规划,将无法确定水利工程施工范围,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挖掘河道,进而对河流进行调节,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难以对深度进行精确的控制,挖掘的宽度也会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这些数据看起来和设计的数据相差较小,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另外,如果土地规划不当不仅施工过程中会生成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进行施工后,还会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为水域带来一些有害物质,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
1.2土地管理的体系有待完善
长期以来,人们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的重要性,重视度不够带来了管理水平低、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当前的土地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如今对土地的需求。一方面,相应的规章条例不够详尽,土地资源局还没有更加有效的土地管理体系,这会导致建设项目用地紧张,土地管理的管理过程繁琐复杂制约着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对管理体系的制定应当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目前管理人员对土地管理实际了解和重视不足,土地管理理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实施,并且人员安排方面还存在相互重叠和相互交叉的问题,这使得管理模式的实用性较差,并没有将其特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1.3土地破坏、退化现象严重
一直以来,人们都缺乏良好的土地保护意识,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造成土地出现沙化以及退化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洼地、盐碱地以及坡耕地等进行不合理的利用,严重地破坏了土地资源,致使粮食产量无法保障,大幅度地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2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分析
2.1提高土地资源规划的合理性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小的问题,在土地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应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规划,充分结合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加强城市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妥善利用土地资源,最终确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规划。
在土地分配的过程中,需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组织和协调的合理性,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为后代的发展保留更多的土地资源。
2.2完善土地管理体系
在土地管理全过程中,制度居于关键地位,对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使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完善土地保护制度,对一些未开发的土地进行保护,如沙地、盐碱地、荒草地等等,使此类土地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发,以免造成荒漠化;再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改善;最后,构建土地监管机制,采用日常管理与定期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多方主体间的联系,构建多方联动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实现土地的科学长效监管。
2.3信息化设计规划
实行科学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应当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保障城市建设的有效运行。但是当前在农业方面的土地利用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有效发展。为了降低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失衡的现象。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规划,重视信息技术的设计和利用。将大量的农田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并且反馈上报形成区域农田使用数据库,能够准确地反映基本农田情况以及利用变化。这样一来,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农田监督管理机制提供有效的保障,有助于农村地区进行农田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科学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类型
各个区域的土地分区情况和空间规划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现状下,要想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的科学性,则要求相关机构及人员科学确定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类型。乡级规划的尺度一般较小,对于精度要求却比较高,所以要使用地域规划分区;对于以景观为主体的土地而言,可以采用特征规划方式分区;对于简单的土地区域而言,可以根据功能以及地域等进行规划分区,开展总体空间规划工作时要使用综合性规划分区。所以,要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规划分区的类型,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科学性。
3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重要性
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是我国进行城市化建设和改良中不可忽视的两项重要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了尽量降低城乡二元制的发展形势,做好城乡中的建设和提升工作,促进二者的统筹规划是当前进行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城乡规划在本质意义上是将城市和乡村,二者的发展协调统一的问题进行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考虑,进而有效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城乡的稳健发展,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做好有效的城乡规划统建工作,进一步促进城乡二者的协调发展,满足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保证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实现双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落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武颖.从土地利用规划角度浅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J].华北自然资源,2019(06):115-117.
[2]陈浩然.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J].中外企业家,2019(36):214.
[3]陈磊.浅谈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J].建材与装饰,2019(32):118-119.
[4]张永新.如何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141.
[5]庞正崎,陈姿先.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