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傅强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月5期   作者:傅强
[导读] 从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出发,衍生出了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两个学科
        摘要:从保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出发,衍生出了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两个学科,同时这两者又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和宗旨的,这两者的有效紧密的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在技术上达到互补,更有效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工作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需要有效利用现代化及技术手段,确保生态建设工作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本文结合现代化建设手段,就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环境;生态;复合体系发展
        一、引言
        生态工程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后进行治理的方法,环境工程是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学科或手段,它们之间在原理运用和目的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点和密切的联系,在实施具体项目时,两者的体系已经具有了融合密切和复合性的关系。但两者在工作理念、研究范围、技术方法等方面仍然有所不同。源于工程学的环境工程学有着规范化、量化、细化的效益评估和实施过程,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较为紧密和及时,但在传统环境工程项目运用中,存在着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以生物学、农林学为基础支撑的传统生态工程相对于使用先进技术的力度显得相对滞后。
二、建设思路
        生态环境包括着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大部分,即大气、水分、光、土壤
以及植物和动物等,这些都是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由于人们对周围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城乡县城的自然生态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就直接导致动植物以及人们的生存条件的恶化,从国家范围来说,如:土地沙漠化、土壤流失、动植物物种减少、土地盐碱化等,这种现象就是生态破坏。而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因为人们间接或直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排放,造成其自身净化能力无法负载,环境质量也因此降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种现象就是环境污染。如:雾霾等空气染,以及河水变臭等水体污染现象。
对污染进行治理是环境工程的主要职能,其中表现有对废气、废水、噪声、
        固废等污染进行控制,其硬件装备也包括管渠系统、构筑物等。环境工程目前在深度各和广度两方面都有着发展目标和趋势:为了完善和深化环境工程的技术工艺和技术,采取了与多学科技术应用和尖端科学应用之间的融合,对污染控制工程的精确化、广泛化的更深层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其发展,新兴的实时监控技术和IT技术、GIS技术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在环境工程中,充分运用生态工作的理念也为其取得到显著的成效[1]。
在两者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对其本身的学科特性也予以了充分的发挥,对于
生态工程来说,发展集约化的综合养殖管理系统就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的组合模式,按照立体结构、环境工程、种群匹配等设计方法和原则,将农、林、畜等产品品质及产量,与自然资源相融合,充分进行利用和优化,在休宁县中就将其运用于了养殖管理系统中。
三、发展动态
    完善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我国大部分城市、乡镇而言,在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有关本门应该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和主要污染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方案。


(一)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在乡镇中,存在着不少造成环境生态污染的缫丝厂,通过对其应用了复合生
态项目工程,对整体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组合,传统的环境工程的局限是只追求污染治理,而这种复合生态系统采用加工环、生产环、增益环等加环原则,得用协调、整体、循环以及再生的生态工程原理,将系统、网、生产链,这此原本平行且相对独立的元素连接起来,有效地对系统的良性循环进行了促进,避免了运行流动的阻滞,进成了污水分层多级利用和处理的共生互利网络。当然,在废水治理工作开展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助于保持水土,降低水土流失率的措施。工作人员需要在废水治理工作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增加水源周边绿植栽种,选择水土保持功能较好的植被。
(二)基塘系统中应用
将其应用在基塘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同时废物也能得到高效的利
用。基塘系统的输入就是基塘系统的种植、养殖的废弃物和土地表面流失的养分的输出,如家禽、畜的粪便和农副产品的废弃物等;基塘子系统的输入如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又变成了基塘系统的养分、水分和塘泥等的输入,这就使基塘系统之间成了有良性循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2]。在生态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基塘系统,尤其是污水处理子系统,要确保污染物能够被完全过滤掉,而不会对基塘系统任何一个环节造成污染。
(三)组合生物技术应用
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已成来近年来污染治理组合的新技术,通过生物的降解作
用,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生物修复工作,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与共他的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复合体系相给,共同展开修复工程。
通过好氧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对污染水体的黑臭进行完全的
消除、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控制、对破坏的生态进行逐渐的修复。技术实验区里,通过提供溶解氧和促进生物生长的营养生液,为污染物的有效净化创造条件,由好氧微生物在植物上产生大量的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其对净化污染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技术的修复效果远胜于单一生物技术。在污染物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质量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
(四)蚯蚓生物处理技术
利用蚯蚓来处理生活污水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处理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
处理县城生活产生的污水。主要原理是利用环境工程技术,通过生物学的特性,即蚯蚓可以对有机物的分解转化予以促进,同时对滤池透气、通气性能予以提高。在使用该技术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务必要开展系统的前期调研工作,根据生态建设需求,投放相应数量的蚯蚓,工作人员要准确核对蚯蚓的数量,避免投放过量而导致蚯蚓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将大量的蚯蚓引种在生物滤池里,再放入填料和附在填料上的微生物,这个
滤池具有生物处理、污泥处理、过滤、吸咐为一体的功能,对多结构、多层闪的生态系统相互协同的功能予以了充分的体现[3]。
目前的生态环境因人类生活的复杂多样性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问题,单一的
生态工程或是环境工程已经无法满足生态环境治理的需求,因此,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退化,这两种工程也随之完善和发展成为综合新兴的技术学科和工程手段,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两者互相融合,形成复合体系成为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新需求和新方式。
        四、结束语
        面对于现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对治理工作提出了措施和意见。为了保障生态建设工作的质量,需要将生态工程和环境工程相结合的复合体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技术优势,又弥补了对方的不足,为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二者复合体系下,还有很多形式的实践运用,我们应该加强二者的联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特点,为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污染治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强. 浅析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J]. 珠江水运, 2019(17).
[2]铁大梁. 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 000(025):59,61.
[3]黄松柏.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12(11):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