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6期   作者: 卢青 冯双龙
[导读] 我国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度,农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工程的建设重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技术是重要的部分,对于农业水利工程非常重要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改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水利机构的建设中,要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建立工程科学合理地设计规划,提高灌溉技术,使得农业灌溉具有较高的水平,对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引言
         我国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度,农业的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就要加大农业建设力度,这就使得农业生产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满足国家提出保护的农业发展需要。各个地区的有关农业部门要深化研究农业生产技术,从当地的具体农业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研究。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部门为了加大灌溉技术,就要对农田水利工程予以高度重视,就需要强化农业灌溉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合理规划设计,还要提高灌溉技术水平,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使得农田树立工程规划更为具有合理性,科学化的水利灌溉工程更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使得中国的水土资源得到整合,并在农业中得到合理利用。
         1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1.1设计准则
         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在春夏,且雨量由于降水量会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量,并且但是中国绝大多数的灌溉都是依靠河流来完成,这就导致在秋季和冬两季的灌溉较为困难。因此,我国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在一年四季中,满足一年四季对农业灌溉对水源的需求。因此,那么可以从通过对灌溉设计保证率与抗旱天数两个指标的控制出发,来确保灌溉技术设计的合理性。灌溉设计保证率一般是用P来表示的,是通过对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水量与全年水量进行分析获得的。当然,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将对当地作物种类和水源状况进行分析,如果当地的P值大于百分之八十,那么适合耕种水稻等需水量大的作物,如果小于百分之八十,那么适合耕种小麦、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抗旱天数指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灌溉设施可以灌溉农作物的天数,这主要是根据设计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蒸发情况来制定,不能一概而论。
         1.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中的灌溉取水方式
         对农田进行灌溉的取水方法的选择方面,要结合当地具体的水资源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地区的水量不足时,会直接影响灌溉效果。例如:大部分的农村地段,灌溉的工作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大部分都会采用地面径流的方法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的方法会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没有合理的使用地下水,使得水资源浪费严重。在对地下水进行运用时,要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水量进行全面的调查。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以此来提高灌溉的效率。在灌溉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取水方式存在着差异,因此灌溉技术的运用和灌溉的效果都会存在着差异。目前,我们农村区域比较普遍运用的是自流取水的灌溉方式,或者是使用提水灌溉。大部分地区水源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有些水位是很低的。因此,使用自流灌溉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这种灌溉方法对技术要求也会比较高。因此,在灌溉的工作当中,要合理的运用,泵站,要注重对泵站的设计工作。在对取水的方式进行选择时,要注重节约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浪费,以此来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保护农业的生产系统。
         1.3灌溉渠布置的设计原则
         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要对进行灌溉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在这个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情况的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和自然地理环境。在进行农业灌溉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如此,还要合理有效的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灌溉渠进行建设。可以在地势高的地理位置进行建设灌溉渠,来对地势低的农田进行灌溉。并且还要在比较容易积水的地理位置上,修建一个可以排水的沟渠,实现自然流动的灌溉,从而使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在灌溉的整个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安全,要深入了解地势地形,防止不当的作业使地形受到二次伤害。


         2灌溉技术的分类
         2.1喷灌技术与管灌技术
         喷灌技术主要利用一些喷灌设备,在内部施压后,以水雾状给农作物喷洒,比较适合大范围植物灌溉,如蔬菜地农田的大面积灌溉;管灌技术是合理利用电能进行均匀灌溉,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浪费程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适用于缺水或者是干旱地区。
         2.2滴灌
         滴灌技术主要是通过使用灌水器和管网来进行引流的灌溉,灌溉的设备主要是设置在需要灌溉的地表以及地下,在灌溉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降低水的蒸发量,可以选择水带和滴头来进行滴灌,灌溉水可以在水带上可以形成水滴,然后灌溉到土壤中。滴灌技术比较适合在交通和人口都比较密集的绿化地段,在进行滴灌的过程中,还可以不影响其他的工程项目,并且可以更高程度上美观绿化,并且还能够使绿化中的植物进行健康的生长。目前,提款机术是我国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拥有节水节能的特点,还可以保持水土和协调植物的生长环境。在作物的初期生长阶段,使用滴灌技术更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2.3微喷灌技术
         微喷灌技术主要通过低压管道以较大流速形成小水滴进行渗透灌溉,以土壤为介质为农作物提供日常所需要的水量,此技术将主要应用于果园和大棚蔬菜等用水量较大的地区,既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又能够满足农作物大量的用水需求,此外还能根据农作物的需求在水中增加一些营养物质并调整水溶液配比,以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技术的应用策略
         3.1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确保工程的高效运行。因此,需要不断增强农田用户的节能意识,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有效解决农田用户的灌溉问题,使农民认可新型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中要积极应用新型灌溉技术,同时还应加大对现有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传统灌溉模式进行创新,向农田用户普及滴灌和喷灌灌溉。对有兴趣采取新型灌溉方式的用户,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农田用户在不受到其他客观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新型灌溉技术。安排专业人才指导农田用户,扩大新型灌溉技术的影响范围等。
         3.2完善现代农田水利灌溉制度
         在现代社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建立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均可以明确自身职责,切实有效地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此外,还应及时设立工作人员的技术考核制度、考勤值班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对作出较大工作贡献的员工应该有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构建员工内部的模范代表,进而发挥模范代表的积极影响作用,激励员工工作与学习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可以顺利进行。
         结语
         我国自古以来农业繁荣发展,但是人口基数大,水资源短缺,因此要发展节约型农业。这就需要结合多方力量促进绿色农业的持续发展,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具体来讲就是政府要加大对节水型农业的扶持力度;相关人员要创新水利工程的灌溉技术,如建设防渗漏的水渠,以滴灌、喷灌、雾化等高科技方法进行综合整治;农民要提高节水意识。
         参考文献
         [1]余启飞.浅析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处理对策.农业与技术,2019(11).
         [2]冯志博.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2).
         [3]陈雪莲.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农业与技术,2019(22).
         [4]王亚婷,王玉斌.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