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电台区低压线损降损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24期   作者:蓝茂聪
[导读] 本文针对当前现阶段低压配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现阶段低压配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加强低压配电台区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配电台区低压线损降损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技术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配电;台区;线损;措施
引言:
          线损异常是目前低压配电台区面临的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线损异常问题出现的原因具有多边形的特点,因此在技术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台区配电工作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在进行低压线路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台区的线损管理是重点内容,所以必须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治理台区线损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三相不平衡导致相线损耗增加,而且使中性线上有电流流过,产生损耗,从而使线损大大增加。一些高能耗变压器的运行,以及实际负荷与变压器不匹配,以及线路与设备绝缘能力下降导致漏电,线路与树木搭接等产生漏电现象都导致线损增加。
1 现阶段低压配网存在的问题
         目前低压台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投运率较差,频繁跳闸的现象比较严重。低压配电网也是人身触电保护的重点,对于低压配电网触电保护,配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是防止低压触电的主要措施。而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能更好地防止人身触电,但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覆盖面有待提高。
         现阶段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依旧是普遍存在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无法正常投运,或者在安装了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台区保护器无法投运的现象。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未安装或未正常投运。除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外,低压配网中电能治理设备、公共能源服务设备的新增,给低压配网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与隐患。各类设备的设置参数、运行数据、报警上传,以及数据整合统计、分析研判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采集与监控,从而给电力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带来较多问题与挑战。
2 配电台区低压线损降损措施
2.1 运用三相负荷承担配电线路建设
         三相线路负载的智能分配装置可以提升配电线路电流量的稳定性,通过合理的引导降低各种不良影响。但因为局部地区配电技术的限制与影响,导致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就要综合实际状况强化三相线路建设,配置相关设备,进而提升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图1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无法投运的现场案例
2.2 合理处理低压线路的电流量
         为了有效降损,提升线路运行的稳定性,就要强化对低压线路电流量的处理,保障其稳定运行。在实践中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各种检测设备的配置应用之下,构建局域网,对输电线路电流量有效管理,综合局域网参数信息实现系统化管理,进而保障设备正常工作、稳定运行。
2.3 合理应用新型低压智能台区设备
         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在配变的低压总电源侧,是全网的总保护,选用具有数据通信并集成过载、短路、过压、欠压、电击保护和漏电保护的智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以防止主线路的间接接触的触电保护为主;选用EA3-5型或EA3-6型剩余电流动作中级保护装置安装在线路分支的电源侧(分支点、集表箱),以防止线路分支或进入集表箱的电源侧出现漏电、接地及短路造成的事故。
         选用集成无线通信的剩余电流动作末级保护装置安装在进户线的电源侧。实行漏电分级保护系统,台区内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和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形成保护级差覆盖整个台区线路。如图2所示。

图2 多级保护拓扑图
         针对三相负荷不平衡或低电压治理的配电网络,部署具有数据通信、负载自动切换转移的装置实现智能自愈。除此以外,在汽车充电桩、光伏并网发电等其他能源服务设备前端安装智能化监测保护设备,实现数据全面采集、全面监控,实现故障的自我诊断与处理。
         使用数据采集终端EAZD为方案的关键设备,解决配变台区下各个设备均处于孤立运行状态问题,通过对配变台区所连接设备24 h连续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定时将统计数据无线远传、系统后台服务器数据处理及闭环控制等,做到设备异常预警、严重异常保护、设备运行参数动态调节、实时采集配变台区所有重要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处理,使整个配变台区所有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数据采集终端通过GPRS网络与系统后台服务器连接,主要完成数据报表上传,服务器通过数据处理,必要时可对参数进行设置,以形成对末端设备的闭环控制。
         数据采集终端通过RS485总线与台区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进行连接,通信协议符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通信规约”。数据采集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接口与中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三相换相开关、家庭剩余动作电流保护装置进行连接,产品通信协议符合“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通信规约”。
3 方案实施的效果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低压台区漏电情况及10 kV变压器的状态、故障、告警,以便及时处理消缺,可极大提高运行安全性和降低线损。它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负荷、电压、设各状态、当前剩余电流值,及10 kV变压器油温、电流参数变化等数据,并实现对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分合闸、试跳等功能的远程操作,有效减少现场操作风险性。
         三级保护系统包涵了台区档案、数据监测,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记录,以及故障告警,通过通信平台及时发送短信到台区管理员手机上告知某台区或某用户跳闸停电的原因,做到主动抢修,及时复电,高效管理。在现场安装调试过程中,发现并清除了许多故障隐患。例如有用户把家用电器的零线和接地线错接、混接造成末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投用不上或越级跳闸等。
         根据低压配网的现状,在若干个支线分级保护箱内安装EA-2HX三相负荷切换开关(以下简称换相开关)。当监控终端监测到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超过设定值时,监控后台自动执行优选换相策略,通过监控终端对换相开关进行换相调节,把重载相负荷切换到轻载相上,实现出线回路三相负荷平衡,达到低压台区变压器及负载线路平衡的理想效果。以单个低压台区为独立控制系统的换相开关型负荷转移法三相负荷自动调节装置,安装简便,使用过程中不产生通信流量费用,自动化程度高。另外,换相过程失压时间小于20 ms,对用户日常用电无影响。该装置为的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降低线损能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骅. 10 kV配电网线损及降损措施的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4).
[2] 尹文俊. 浅析10 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 通讯世界, 2019, 26(02): 131-132.
[3]王喜珠.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 48-49.
[4]席强.低压配电台区异常线损的治理[J].居舍,2019,14: 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