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激增,建筑规模和建筑面积不断扩大,使得一些原有的河道需要进行重新的改造和治理。在河道改造和治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得水资源环境得到了一定的破坏。为了有效解决水资源破坏的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的问题的研究力度,促进我国环境保护。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改造;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1 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水作为生命的起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多使用的是自来水、地表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了社会发展新的热点问题,对于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河道治理改造对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传统的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人们并没有将水资源保护放在关键位置。在大多数河道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仅仅进行相应的施工工程建设,对于水资源环境保护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人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1河岸硬化造成的破坏影响
大多数河道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河道的排洪、排涝功能。为了使河岸具有一定的硬化程度,其施工过程中多采用混凝土或者石块儿等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能够对于河道边坡的粗糙系数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河岸自身的稳定效果,达到排洪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也会对水土的关联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水土自身的清洁能力,同时扰乱了河岸周围的正常生物生活环境,不利于整体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长期发展。
2.2河道截弯取直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大多数河道治理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施工的需要对河道进行截取处理。尤其是针对弯度较大的河道,通过截取处理使河道保持笔直畅通的状态。这种治理方式能够降低施工中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使排洪排涝效果更加显著。但是这种施工方法会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对来说,河流弯曲的状态更有利于其水下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存成长,为其带来更大的生存范围和空间。同时,弯曲的河道能够降低洪水发生时的破坏性,对洪水产生一定的缓冲效果。因此,河道截弯取直施工过程开展,需要根据不同的河道施工状况和周围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提高对于水环境的保护效果。
2.3改造河道断面单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我国地理地势环境复杂,大多数地势高低不平。通过对河流断面的研究调查,一些河流断面之间是深潭和浅滩的紧密连接。这种地理环境是生物的主要栖息地,生物种类较为丰富,生物成长较为迅速。但是在大多数河道治理改造过程中,人们会利用施工难度较小的断面开展施工,没有与实际的河流断面与生物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结合,降低了河道生物多样性,不利于水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
2.4 河道底防渗做法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一些用来作为人工湖泊和景观的河道地段,项目施工企业为了降低经济成本,保障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用水,对河道中的水资源进行大量使用。同时,为了达到人工景观、人工湖泊和的目的,在河道底部安装相应的防渗装置。防渗装置对于河道地下水文生态环境以及周围生物的生长环境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对河槽和地下水的交换进行破坏,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
2.5上游蓄水对下游造成影响
同时,在河道治理改造工程中,为了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施工单位往往将城区水位进行阻挡,利用筑阐泵工程,使得其达到水景景观的效果。这种情况会对河道下游造成重大影响,使得下游水流量变小。
经过长期发展,使得一些河床面积开始大量的干涸,严重的破坏了水资源环境,也对周围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3 河道治理改造中对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 生态护岸
为了提高生态保护效果,在开展相关河道治理和改造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生态护岸理念。植物护岸方式作为当前较为常用的河道治理工作,通过先进的治理方式和手段,实现对于整体河道治理构架的建立。在开展生态护岸措施中,河道施工单位需要着重关注河道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比如通过对于河道土工布的应用,使其在治理过程中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植被损坏问题。同时针对不同的绿色植物生长习性和要求,合理的选择配置手段,降低河道治理措施与实际的植物生长之间的矛盾,减少植物生长不适的现象,因地制宜促进水资源生态保护。
3.2 截污控污
截污控污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地减少各类污水及污染物造成的生态污染,维持河道环境的清洁。同时,相关施工单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污水问题,对于污水的来源和性质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防控效果。在河道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城市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严格控制,加大对于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针对河道周围的居民,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教育工作,为污水处理措施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对于河道水环境出现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控制,将城市发展中部分工业污水进行截污控污。对存在的污水污染问题全面分析,将已经造成的水污染进行统一的集中处理,开展二次过滤和净化,降低污水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针对河道周围的工业生产随意排放污水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积极监督工业生产企业污水排放行为,提高对于污水排放水质的检测检测和控制。
3.3 合理种植水生生物
在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中,针对水生生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水生生物的良好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水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尤其针对富营养化现象。河道治理企业需要结合不同水生生物的种植特性,栽种符合实际需求的浮游生物,比如美人蕉、大藻等。这些水生生物能够在生长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生命力,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同时这些水生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水环境中的有机营养成分,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促进水质的改善。并且通过水生植物的栽种,能够为鱼虾等提供较为理想的生存环境。针对河道中相对较浅的区域,可以栽种芦苇、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经过长期生长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水环境群落。除此之外,这些水生植物的栽种能够提高河道生长的美观性和多样性,是未来河道治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应用方向。
3.4 优化相关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有效措施,比如水库、水坝以及水闸等。这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对河道和周围的水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尤其是水流控制方面,能对水流量进行直接的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长期影响进行有效分析,充分考虑河道的长期发展状况,避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行对周围的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关键影响。河道治理和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对于一些涝灾、旱灾等自然灾害进行有效控制。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逐渐加快,河道治理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为了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对于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边彤.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浅述[J]. 科技视界, 2019(14):241-242.
[2]王婵. 优化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4).
[3]刘海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策略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2).
[4]肖学军.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J]. 建材与装饰, 2019(27).
[5]纵瑞城.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探讨[J]. 江苏水利,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