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淑玲
[导读] 建筑物的地下防水效果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

         摘要:建筑物的地下防水效果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渗水等病害,不但增加维修费用,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施工时应将地下防水工程作为关键点进行管控。为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点选取科学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目前在我国相关规范和标准中已强制性规定了地下防水材料的选取以及施工的工艺流程,这使得地下防水施工质量的管控有据可依。本文剖析了建筑物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常见病害出现的原因,并按照不同的建筑防水部位采取了相应的施工技术策略,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提拱了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目前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寻找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更应改善施工技术水平为建设单位提供更优质的工程,所以如何优化施工方案已是建筑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建筑物的地下防水效果对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也为了减少后期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建筑的地下防水性。
1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特点
         由于地下工程处于地表以下,都会受到地下水的侵蚀、渗透、软化、静水压力、动水压力等作用,这将使地下工程结构面的摩擦角减小、黏结力和抗剪强度降低。另外地下水的静水压力也会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力,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渗水病害的发生,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建筑功能无法正常使用,甚至还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所以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特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经验综合考虑防水措施。一般地下工程的防水施工方案有三类:首先是结构自防水,利用了防水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其次是表面防水层防水,通过在基础结构的外表面铺设防水层来防水;最后是防水排水相结合,可利用盲沟、渗沟以及内排水等。
2 地下工程常见渗漏原因
         在施工前首先应对建筑物的地下水位进行准确量测,这样才能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整个地下基础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测量中由于测量仪器及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如果地下水位测量数据出现偏差,将会给后续的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导致地下室发生严重的渗水病害;其次施工方案的选取和交底出现问题。施工之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教育,施工方案必须经相关人员审批后方可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明确操作规程、技术要点和技术难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下防水工程禁止在雨雪天气及五级风以上(含五级)施工;再次防水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工程成本,选择一些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规定的防水材料,这也是导致渗水病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另外边角等特殊部位的细部处理是防水工程施工的薄弱环节,应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当然如果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浇筑前没有清理干净杂物,可能造成新旧混凝土交接部位黏结不紧密。有些施工单位安装止水钢板时焊接不牢,也会导致后期出现渗漏等。
3 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
         3.1 选择优质防水材料
         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前一定要慎重选取防水材料,应用比较广泛的防水混凝土,一般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入外加剂来增加混凝土的抗侵蚀性、抗渗透性以及密实度,以满足设计抗渗要求达到防水目的;而表面防水层材料有水泥砂浆防水层(刚性)、涂膜防水(柔性)及防水卷材(柔性);在变形缝处一般采用止水带防水。

为了提高防水材料的采购质量,加强施工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施工单位应根据防水工程的具体情况,当条件容许时应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前先进行市场的资源调查和价格调查,经质量及价格比较,应选择相关资质齐全、信誉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供应商。防水材料投入施工使用前,一定要对其强度以及延伸率等多种性能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筑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
         3.2 地下工程顶板的防水处理
         地下工程顶板防水施工前,为保证施工质量首先应进行基层找平处理,防止顶板上出现鼓包或者是石子松动影响到后续施工。基层处理好以后应进行淋水实验,找到渗水的地方后进行重点处理。当防水基层完成后便可进行防水施工,防水卷材的铺贴方法应根据顶板基层的结构类型、干湿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开始铺贴后应先进行细部构造处理,对容易渗漏的薄弱部位用密封材料或附加卷材做增强处理,大面铺设时卷材应展平压实,与下层黏结紧密,确保卷材的铺贴顺序和搭接宽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并做好防水层末端的收头处理。另外顶板的防水保护层与防水层间宜设隔离层,机械回填时保护层的厚度宜大于70mm,人工回填时保护层的厚度宜大于50mm。为保证防水保护层的整体性,应在混凝土中加设钢(丝)筋网片。
         3.3 地下工程外墙的防水处理
         当建筑地基受力不均时,墙体会产生不规则沉降,进而使墙体出现裂缝发生渗漏。而提高建筑整体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就是严控圈梁的质量,使其每层载荷都能均匀分布。当外墙采用卷材防水层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选取内贴法或外贴法,但要注意的是内贴法和外贴法的防水施工顺序是不同的。当采用防水混凝土时应掺入适当的外加剂,确保防水混凝土的坍落度、振捣、养护时间等满足设计要求,当然墙体结构的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埋设件、穿墙管等设置及构造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最好少留施工缝。
         3.4 地下工程底板的防水处理
         在对地下工程底板施工中,首先需要砌筑一道保护墙,墙体的厚度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做出微小的调整,厚度一般都控制在240mm左右。保护墙砌好后应及时进行灰土填埋。当然在处理地下工程底板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底板的光滑性,对于边角或者管道底部都要进行修补或者增强,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个部位的防水性,卷材的搭接长度应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改变,但不得小于100mm。在变形缝等处两侧的基础之间一般留有20~30mm的空隙,这也是防水结构的薄弱环节,为防止出现渗漏,应采用止水带防水。
         综上所述,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为了防止地下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等病害,应当抓好防水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水技术措施,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陆远宁.试论民用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232.
[2] 廖海云.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18(05):76+78.
[3] 江立.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河南建材,2018(02):13-14.
[4] 赵治平.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0):37.
[5] 李金龙.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策略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07):91-92.
[6] 李连秋,黄莉,汪波.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06):4-5.
[7] 何刚.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4):172.
[8] 陈兴挺.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8(03):54-55.
[9]蒙立强.民用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